BIM的好处?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于事先预防设计上的疏忽,因现今愈来愈复杂的建筑工程,横跨了许多不同的相关领域(如建筑、消防、机电、结构),各领域都有其专业,在2D的平面图上常会忽略的对象冲突或碰撞之情形,BIM技术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因应实际工程上的需要,BIM的核心技术为3D可视化的呈现、作业排程分析检核、跨专业、跨阶段、跨时间的整合交付等,就目前导入BIM技术在大众所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方面:
1.BIM能更加的诠释2D视图拟真度不足的地方:
以2D平面图来表达建筑物,会有许多的人为想法与设计,造成施工人员的误判形成工期延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BIM的3D信息模型能使图说更加清楚、一目了然。
2.BIM能降低工程信息交流时的损失:
建筑工程横跨多项专业工程,各有各的工程图说,开例会时都会提出来交流、检讨,许多工程是牵一发动全身,会同另一部门时所成的时程浪费可利用BIM来解决,BIM的3D信息模型及其衍生的2D施工图、施工说明文件,都能和BIM的主程序相连一起,变更时能同步调整各项作业,大幅减少错误的产生,另外,BIM平台就是整合工程的协同作业软件,使工程的垂直联系与水平的传递畅行无阻。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本世纪初新起的建筑管理新技术,是一种立体化可视性的建筑数据模型,在一些发达**已经在建筑行业广泛运用。BIM技术的特点是对项目进行3D模型信息的描述,包含了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例如设计信息:结构、构件、材料、性能;施工信息:工序、设备、采购、加工、成本、质量、施工进度、人力资源;项目信息:安全、施工管理、项目维护;运营信息:项目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等。可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工程信息管理和建筑生命期的全过程管理。
BIM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工程领域继CAD技术应用以来建筑工程设计的一次全新革命。它贯穿于设计、采购、制造、物料、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采用三维技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使建设、施工各单位可以从项目的设计初期开始到项目竣工运营对项目进行的整体把控,有助于对项目全周期数据做的,提前了解掌握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情况。
BIM技术对于施工项目管理的优点:设计效果可视化、模型效果可检验、实现四维效果模拟和实时施工监控、完整的建筑信息数据库。
希望能为各位考生提供一点帮助,祝大家备考顺利!1、考试,题目总体难度适中。
考试特点:新,技术实务跟综合能力不分家,也就是学会技术实务,综合能力不看都能应付过关,案例分析书写时间太长,时间不够用。
2、考试,自认为题型明确,根据重点备考,但案例从16年开始,两道主观题变成了2大道多选题,虽节省书写时间,但得分难度提高了。
考试特点:虽然实务综合不分家,但通过题目研究,普遍认为:实务难,综合简单,案例较难。当时*测,实务和综合势必会各有侧重点。
3、考试了,题型已然固定。
考试特点:由于是消防考试第三年(三年一轮回),用实务卡了大部分学员,有放水嫌疑,实务非常简单。而顺应趋势,综合逐渐从“学通实务,综合也能过”的趋势,演变为“综合以实务为基础,侧重安装检修验收维保的内容”,导致综合较难。案例考试仍然中规中矩,题型及重点固定不变。所以,被称为考消防合适的1年,取得证书比较容易!
4、考试,题型固定不变,但是从出题手法上看有明显区别,据说是出题行家变了。目前成绩未出,根据官方数据,参考报名人数90万人,预计通*还是在2%~3%左右。
考试特点:实务加大了难度,综合也没有降低难度,基本差不多,重点不变,侧重于设施部分检测验收及维护保养。案例题型不变,重点未迁移,但出题手法变化的更灵活,侧重于防火部分的审图识图以及设施部分的灵活运用,法规管理部分还是侧重于61号令。
BIM的工作前景
一类是BIM的实施人才,如同我们平常说的信息化实施人才。如果把BIM看做是一个信息化系统,那么需要实施人员去针对项目作出实施计划,代表甲方与外部的合作单位进行沟通,组织协调相关专题会议,对实施计划进行有效的把控,确保基于项目的BIM实施计划达到预期成果,同时还能总结出相应的实施经验和思路。这类人才除了要掌握BIM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业务,同时具备管理的组织实施能力。通俗讲,就是要学会在BIM技术与企业管理之间架起桥梁,学会用BIM技术去实施项目管理。目前看,这类人才是奇缺的。
BIM课程
BIM项目管理师 (理论班)
教学内容:
BIM基础概论
BIM实操理论
BIM项目管理
BIM案例分析
bao障服务:
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和实践培训
BIM*工程师 (理论班)
教学内容:
BIM项目管理
BIM案例分析
项目作品策划
bao障服务:
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和实践培训
BIM工程师 (理论 实操班)
教学内容:
BIM基础概论
BIM实操技术
建筑与结构建模
机电设备安装建模
BIM造价、全专业
bao障服务:
1、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和实践培训
2、提供建模软件模拟训练
3、操作软件安装与指导
知识延伸
辛亥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层高5.4米;地上三层,层别为7.2米、7.2米和6.6米建筑总高度为22.5米。馆内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大、陈列科技含量高、复原场景多、参观导览系统全的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造型新颖、特有,复杂程度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应用BIM技术克服系列困难,完整的实现建筑创意。
综合社会效益显著
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2011年10月免费对社会开放,至今参观者已达136万人。它不仅是首义广场的文化新坐标,也是海内外观众品评文化武汉和感受魅力武汉的重要窗口。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变革和**“共和”之基的开创伟业。
规划提升城市环境
景观视廊、三角构图
从城市及景观视线着手,形成了黄鹤楼与蛇山炮台正三角形构图的景观视廊。正三角形本身就被赋予向上、进取的意味,与辛亥革命的精神相对应。
公共空间呼应开放
面对红楼的北面局部内收,与U字形的红楼形体在空间上形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关系,体现百年前后历史的呼应与对位。倾力打造亲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建筑的可通过性,确保了首义文化区南北轴线的延伸与通透。市民通过缓坡台阶拾级而上穿越博物馆,拉近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建筑结构整合统一
形式与结构高度统一
采用折板空间钢架的结构体系,建筑表皮的三角形斜柱既作为外幕墙支撑骨架,又作为楼层竖向支撑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规则无柱的展厅和公共空间,达到了建筑与结构形式的统一。
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折板钢架构件定位采用控制线加节点详图联合表达的方式,缩短了钢结构制作周期45天。空间折板钢架构件连接全部采用相贯焊接节点构造,相比铸钢节点缩短了制作周期,同时也降低造价约180万元。
建筑传承地域文化
弘扬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形设计特有,融合了**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向上升腾的外墙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三角形的建筑母题,赋予建筑进取、创新的意味,寓意武昌首义胜利。
营造历史氛围
建筑采用具有雕塑感的造型,塑造出刚毅、挺拔的视觉效果。外墙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创造出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凝重的历史纪念氛围。与周边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景观协调共存。体现楚国色彩
建筑外墙采用红色,基座采用黑色,“红”与“黑”两色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所表达的“革命”与“黑暗”的对应,也体现了楚国建筑“红”与“黑”的基调。红色的主基调与红楼的色彩协调统一。
空间叙述历史事件
体验式流线
设计中运用叙事空间的手法,试图通过建筑语言向公众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观众从室外下5.4m进入序厅,引领观众完成从喧嚣—宁静—思考的心理体验;整个入口序厅被覆于缓坡之下,刻意塑造出一种暗示革命前的黑暗统治及腥风血雨的气氛;当观众向上进入二层,感受的是革命呈现螺旋上升的艰辛历程;二层展厅结合室外展场,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达到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感悟,领略的是革命的爆发和突变的历史进程;三楼为博物馆的高处,南侧的露台视野开拓,可以眺望整个南广场和紫阳湖,体验的是革命达到高潮的无限风光。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见之于行、感受于心”,精神世界得以升华。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也成为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
墙体选用轻质挂板
为了形成自然雕琢的肌理效果,选择了GRC挂板作为内外墙材料,面积达11000㎡,如此大规模、表面肌理连续且不规则、大凹凸达25cm的具有强烈雕塑感的GRC外墙在国内尚属首例。相比传统天然石材而言,此材料具有分块尺寸大、色彩丰富可调整的优点,同时能增加不规则肌理的连续性,更好地表达建筑的精神特质及特殊的艺术场景氛围。
节省建材低碳环保
GRC挂板是环保再生材料,使用废弃的石粉、石渣作为原料,变废为宝;轻质、高强的性能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其低碳环保的特性更符合“两型社会”的精神特点。与干挂花岗岩外墙相比,GRC挂板可使结构构件尺寸减小,经统计共减少混凝土用量约300m?,节省钢材约160t。
适宜技术绿色节能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中央空调冷源采用全变频集成式冷冻站,磁悬浮与全变频的集成式结合系国内首创。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空调冷源系统相对节能标准进一步节能*。
数字技术综合运用
建筑外墙博物馆北面的八字墙是多边形不规则形态,由多个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三角形折面组合而成,这一复杂的空间形体用常规的设计工具和方法都难以实现精确定位。
综合使用RHINO、REVIT、CATIA、NAVISWORKS、TEKLA等多种三维设计软件,终通过BIM技术的整合,解决了建筑造型的不规则、外墙分格的不重复带来的三维空间定位的难题,对每个分格点均实现了三维空间定位。同时通过三维信息模型便于可视化的特点,解决设计中复杂空间难题。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沈阳大东区bim培训沈阳皇姑区bim培训铁西区bim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