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三级最新考试大纲
健康管理师三级较新考试大纲
一、
慢性病的特点
① 病因复杂;
② 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③ 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变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功能;
④ 难以治愈,疾病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转,很难彻底治愈;
⑤ 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
二、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
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
② 随着公关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
三、恶性肿瘤
(一)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
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
3.膳食营养因素
4.职业危害
5.其他环境危害(电离辐射,包括医源性X线,可引起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如急性和慢性细胞白血病等。紫外线照射则是皮肤癌明确的病因)
(二)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五年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2.筛查早期胃癌路径:问卷、胃功能检查(胃泌素及胃蛋白酶)、胃镜检查。
3.肺癌高危人群实施低剂量螺旋CT检查。
4.女性两癌(乳腺癌、宫颈癌):乳腺癌: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俗称钼靶)、乳腺穿刺活检;宫颈癌:乳头状病毒检查(HPV)、脱落细胞检查(TCT)。
一、
高血压的诊断
1.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①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大都需要终生治疗;
②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③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
④隐性高血压:指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高于135/85mmHg。
3.自测血压
①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②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③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④自测血压的优点: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对增强患者整治的主动参与性、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点。
4.动态血压:作用,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二、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1.高纳、低钾膳食。
2.体重超重和肥胖: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的2~3倍,具有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高血压及糖尿病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3.饮酒: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g酒精,约合360g啤酒,或100g葡萄酒,或30g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大。
4.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一)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1.冠心病分型:
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⑤猝死。
2.诊断
①如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
②典型心绞痛的特点有:诱因;部位及放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3.对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也无典型心绞痛的患者,需要综合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临床病史,其他心脏病的排除等方面综合考虑,但确诊需要有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解剖学依据。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超重和肥胖;
3.糖尿病;
4.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年龄越早,今后发生冠心病的机会也越多);
5.生活方式(吸烟、饮食、身体活动);
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
7.其他(冠心病在其发病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
一、2型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诊断
1.诊断标准: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满足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200mg/dl)或;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126mg/dl)或;
③OGTT实验中,餐后2小时(从进食*一口饭开始)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200mg/dl)。
2.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3.理想的糖尿病检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和OGTT后2小时血糖值。近年来还引入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筛查糖尿病的一种方法(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在2010年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
(二)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兼有。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要经过糖调节受损阶段,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糖调节受损被认为是糖尿病后备军。
2.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5.6~6.9mmol/L 和(或)糖耐量2h血糖 7.8~11.0mmol/L。
(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肥胖(或超重);
3.身体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5.早期营养;
6.糖耐量损害;
7.胰岛素抵抗(IR);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二、
脑卒中
(一)脑卒中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心脏病;
3.糖尿病;
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5.吸烟;
6.饮酒;
7.颈动脉狭窄;
8.肥胖;
9.其他危险因素(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②代谢综合征;③缺乏体育活动;④饮食营养不合理;⑤口服避孕药;⑥促凝危险因素)。
(二)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脑梗死:头颅 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在发病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以排除脑出血,发病24小时候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特点: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出血(TIA)发作;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2.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3.脑出血
①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②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广州白云区健康管理师培训广州白云区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