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时期儒家音乐思想教师资格
论春秋时期儒家音乐思想
春秋战国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个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时期,自然作为人文教育部分的音乐也成了百家争鸣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使得音乐美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有儒家、墨家、道家,此三个流派在音乐的社会作用、审美观点、音乐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形成各自的音乐思想流派体系。
中公讲师陈超解析在这里主要阐述下儒家音乐思想。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孔子非常痴迷于音乐,曾向师襄学琴,师襄传授了他一首乐曲让他回去练习,孔子练习了十天的时间,师襄听后对孔子说“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我虽会弹奏此曲,但还没有掌握弹琴的要领。”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的琴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师襄又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学琴的要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依然没有答应,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内涵。”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果然对琴曲的内涵有了十分的了解。师襄又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久后,孔子说“我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似乎是一个统治四方诸侯的*者,这样的人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如此呢!”师襄听后甚为惊叹,说“这就是《文王操》啊”。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音乐的痴迷,他认为音乐除了娱乐公用之外更有教育的目的,他的音乐思想为后世儒家音乐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是《乐记》(关于《乐记》的作者,学术界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乐记》是战国中期的公孙尼子所作,另一种说法认为《乐记》是汉武帝时代的“河间献王”刘德和他手下的一帮儒生采取先秦诸子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乐记》提出了音乐艺术的很多独到的观点,如音乐的成因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等。对于音乐的政治作用,儒家是十分重视的,将音乐作为*安定、政权稳固的重要手段之*,从而树立起了“乐”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礼乐观;同时,儒家学派也十分重视“乐”在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方面的教化作用,把音乐和教育密切联系起来,服务于明确的功利目的,为政治服务。音乐美学方面,孔子以“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美善合一,以善为主的观点,几乎成为先秦儒家的不易之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是乐记中主要观点的表述方式,其主要意思是音乐能够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乐记》的这些认识突出了理与情、政治与艺术的主导关系,它成为儒家音乐思想的主干。
总体而言,*传统音乐以旋律见长,平静和谐,这些都与儒家追求“中和”“美善统一”的音乐美学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奠基于孔子,成熟于荀子,经过不断阐述,发挥和充实,逐渐系统化,体系化,较终成为一种正统的,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音乐思想的发展。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安庆健康管理师培训安庆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