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资格熔化与凝固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认识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实验结果得到不同物体的熔化规律,并能以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并认识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能通过熔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区分晶体非晶体,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难点】
设计实验并能正确、准确操作实验仪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以及凝固规律。对于吸热和放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所展示的几张图片,展示的都是我们常见的物体。同学们都知道,冰雪是水的另一种形态。自然界中的物质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那么同学们谁能举例说说,是哪三种状态,处于这三种状态的物体又有哪些?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再看一下接下来的几张图片,可以看到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外一个状态。各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熔化,那么在熔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温度怎样变化?今天的课程将告诉我们各种物体的熔化以及凝固规律,我们来学习一下《熔化与凝固》。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分组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出示实验装置,并对装置做简单介绍。让同学们思考实验过程。
2.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3.分组进行实验,在开始实验前先要求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在温度升至40℃时开始记录,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熔化后继续观察三分钟。
4.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表格中的数据形成直观的结果,并组织各组汇报结果。
5.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总结: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6.固体物质分类: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提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7.凝固时晶体也有一定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同样没有固定的凝固点。与熔化时不断吸热相反,物体凝固时在不断的放热。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解释一下“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科学道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下雪后,经常能看到人们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人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重庆合川区健康管理师培训重庆合川区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