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题: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地位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学制中*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这种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一般包括基础知识(如懂得*历史以及历出现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继承文学和艺术方面的遗产,继承社会的道德和精神遗产等)和基本技能(如语言技能、运算技能、操作技能等)。 
(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西周时期,周天子 建立了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形成了一种风气,其中,又以孔子办的私学规模为较大。此后,各朝代不但有官办的小学,也有私办的小学。 
(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 
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1882年改名梅溪书院,1902年正名为梅溪学堂,1912年后又改称梅溪小学)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较早的公立小学堂。 
1898年5月,清*府下谕,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并将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这是清末*一次以*府名义重视小学教育的改革,也可看做是清*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的开始。 
2.清末的小学教育 
1904年,清*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7岁儿童,修业年限为5年。培养目标是:“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多为成效。”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民国的小学教育 
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培养目标是: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1919年,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前4年可单独设立,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成立。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但各地方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4.近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一,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第二,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第三,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第四,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三)新*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 
新*成立以后,党和*府一贯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 
1.普及小学教育 
新*成立以后,普及小学教育就成为党和*府的一贯方针,党和*府曾先后十多次下达文件或指示,要求在*范围内尽快普及小学教育,并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即*办学与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相结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新*成立后试行的学校类型主要有全日小学和非全日制小学两种,非全日制小学如半日制小学、巡回制小学、季节性小学等。 
2.学制改革试验 
新*成立以后,我国便对小学原来的六年制(4—2制)的学制进行压缩,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行与推广,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的局面。 

3.教学改革试验 

新*成立以来,我国对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这些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小学生在概念获得方面尚有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分 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所谓抽象思维,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 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

5.情感

儿童入学后,学校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而且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

6.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以及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属于对自己感知方面的有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等;属于情感、情绪方面的有自爱、自尊、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三)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

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保定竞秀区健康管理师培训竞秀区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