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古文中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考试常考点,选择题中常会给出一段古文,要考生选择与其相适合的教学原则。那么,这类考查教学原则的常见古文有哪些,它们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
教学原则共有八个,与这些原则有关的古文比较常见的有:
一、启发性原则
《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二、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关于此原则的古文有: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基础、智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超越学习者的接受限度而进行教育。”其中“孙”是通假字,通“逊”,即顺的意思。因此在古文中看到“孙”这个字都可以这样来理解,都和循序渐进有关系。
三、因材施教原则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意思是,“孔子教育人才,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方法。可见,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四、巩固性原则
《论语》中相关古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五、其余常见的和教学有关的古文
1.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
《学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
2.教学相长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石家庄栾城区健康管理师培训栾城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