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学习资讯
“思维”—教资的常考点,你了解多少?
关于“思维”的题目在历年幼儿教资*题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思维”知识点中重点部分的详细讲解和记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此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特点。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出现较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直观的概括
即感知水平的概括,儿童较初对物体较鲜明较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即表象水平的概括,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语词的概括
即思维水平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以上是对于思维的基本了解,那思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工具的变化是如何呢,我们结合之前学习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起讲解、记忆,常结合出题。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北京西城区健康管理师培训北京西城区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