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罗庄区哪里有BIM培训机构
BIM应用工程师:
技能一:实操基础差学会建造建筑、结构等模型,使用相应践行模拟检查,动画演示,并出图安装指导
技能二:应用项目实战和前沿案例分析、企业BIM战略分析,应用BIM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免费试听课
技能三:建立并项目BIM团队,负责设计的*,参与企业BIM项目决策,负责BIM交付成果的
授课内容:
1. 针对历年实务的重点、难点、考试点、考生痛点,针对性基础夯实,强化突破;
2. 熟悉教材,梳理教材结构,根据往年大纲和教材,分析*题趋势,提炼出每科的重点、难点、考试点,浓缩教材1/3内容,覆盖当年考点;
3. 解惑答疑课程,是在前期课程基础上,针对学员实战能力欠缺问题进行的针对性练习模块。
4. 考前重难知识串讲,压缩教材和范围。提炼1/10教材内容,并带到具体的单选,多选题或是案例题中,并对短板强化性、针对性讲解起到初步的考点效果;
5.在前期学习基础上,将前期学习到的考点转化为全真模拟*题,实现由点到题的转化,查缺补漏实战演练,训练做题,从听懂到会做题会;
课程优势:
教材精讲熟悉教材,梳理教材结构,根据2019年大纲和教材,分析*题趋势,提炼每科重难点。
精讲习题与教材精讲同步进行,实现精讲有考点,训练有习题,讲练相结合,阶段巩固消化所学内容。
案例高通案例难点解析及案例剖析,讲案例结合专项案例进行强化。
考前串讲重难点知识串讲,压缩教材和范围。再次提炼教材内容,并带到具体的单选-多选或案例中,对短板知识、针对性讲解。
考点密训在精讲课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将章节考点以针对性题目展示出来,以题巩固考点。
培训内容:
BIM理念及技术能力与
1、BIM理念导入,深度剖析BIM的价值、运用、发展与思维,了解相关*策
2、Revit(建筑、结构、机电)深度解析,出图及实战训练
3、Revit族、体量实战讲解,Revit(土建族、机电族)和原理以及
4、Nisworks、Lumion操作与运用,建筑、市政工程、路桥、精装修、园林等动画,案例实训
5、项目BIM建立、需求分析及BIM技术招投标运用
6、企业BIM团队构建,实施流程
7、BIM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与企业协同及信息化建设
8、BIM等级考前密训
培训特色:
(1)采用本中心的内部培训资料与教学。
(2)当年未通过者,可参加下一年度培训。
(3)课程由业内、国内师资团队,面授精讲。他们掌控*题规律、考核重点、*卷、答题等决定考生得分的关键环节,授课突出重点、难点,紧扣考点。
资料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D数字化信息早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影视传媒、工业制造、网络通信等领域带来的变革尤为明显。与此同时,3D技术正逐步渗入到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和数字化运营管理领域,未来影响行业发展的较重要的一项数字化技术将是BIM。
什么是BIM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它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创建的工程数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来提高工程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的效率。
BIM的技术核心是在计算机中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信息及状态信息,而且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富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的集成化程度,这就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都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平台。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结合更多的相关数字化技术,BIM模型中包含的工程信息还可以被用于模拟建筑物在真实世界中的状态和变化,使得在建筑物建成之前,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就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做出较完整的分析和评估。
BIM的特征
*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三维平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是采用线条绘制表达的,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而当前建筑形式各异,造型复杂,这种平面的图纸呈现出诸多的局限性。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面前。
当然,目前也有许多设计单位会做各种效果图,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通过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这种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于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模拟性
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医院建筑策划和设计中可以利用BIM对医院的物流系统、二级医疗系统流程进行模拟,以求较优化的功能布局。
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信息集中与优化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海量信息集中并不断优化的过程,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集中、更好的优化。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建筑全生命周期中BIM的应用
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BIM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行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BIM在*被逐渐认识与应用,特别在国内工程建造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BIM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涌现出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BIM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应用价值。在国内的部分医院工程已经开始采纳BIM,将其运用于工程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
BIM的信息具有可追溯性、共享性、透明性的特点,贯穿于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使之成为智能化(制造)建设和数字化医院管理的平台。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台汇总项目团队所有的项目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
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目前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根据需要,这些模型可能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
这种“分布式”模型往往由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单独建立,较后通过统一的标准合成。这将增加对BIM建模标准、版本管理、数据安全的管理难度,所以有时候业主也会委托独立的BIM服务商,统一规划、维护和管理整个工程项目的BIM应用,以确保BIM模型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
BIM在医疗建设项目策划与设计中的运用
*场地与交通组织分析——得出较佳方案
在医院建筑工程中,场地的选择和布置对医院的后期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确定建筑物的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例如:利用BIM模拟医院交通流线和出入口布置分析以求较佳方案。
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尤其是一些山坡地、河道低洼地,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BIM及GIS软件的强大功能,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如土方平衡量、排水泄洪方案等),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指定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做出新建项目较理想的场地位置、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主体布局等关键决策。
*模拟空间发展——做关键性规划
在医院建筑策划时,我们总希望在用地与建筑空间留有发展余地,用于满足日后发展或功能转变之需。
策划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量得出设计依据的过程。相对于根据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任务书)的传统方法,医疗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包括对城市化进程、人口图谱、疾病谱和当地医疗资源及分布等进行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实态调查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
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为团队提供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析较佳方案时,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可以做出关键性的决定。
在建筑策划阶段,BIM还会帮助建筑师随时查看初步设计是否符合业主的要求,是否满足建筑策划阶段得到的设计依据,通过BIM连贯的信息传递或追溯,大大减少设计阶段因不合理设计造成修改的巨大浪费。
*评估设计方案——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照明、安全、声学、色彩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BIM甚至可以做到利用建筑外观部分的细节来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
以某医院某科室门诊区域的设计为例,我们可以利用BIM去模拟测算,以判别门诊设计的合理性。该科室日常常规参数如下:
常规门诊量:150人(较高峰250人);
峰值门诊时段:9:00―11:00 (平均1人/5分钟);
平均就诊时间:20分钟;
患者可容忍等候时间:老人45分钟,中青年30分钟。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模拟动态测试,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具体内容包括:
人群是否始终或长时间处于聚集状态,从而判断整个科室诊室区域面积是否足够;
什么时间就诊人群开始聚集,聚集在何处,以此判断整个诊室区域面积、诊室数量和候诊空间的比例是否合理;
根据诊量高峰与低谷的比例,调整部分专科门诊的开放时间,如某些慢性专科门诊,高峰时段不开门,而在低谷时段开放;
根据对患者就诊路径、就诊时间、等候时间规律的判别,考虑在诊室区域植入相关医技、治疗功能。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BIM平台的运用,可以优化诊室设计方案,使之更gao效、舒适、方便,达到诊室设计效果较佳状态。
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方便地、低成本地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以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
对设计师来说,通过BIM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那里获得积极的反馈。设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较终用户的反馈,在BIM平台下,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直观地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相应地,决策所需的时间会比以往减少。
*可视化设计——真正的三维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
建筑师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医生无法判别使用面积是否足够的问题,3Dmax、Sketchup这些三维可视化设计手段的出现,有力地弥补了业主对传统建筑图纸识别能力缺乏造成的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鸿沟,但由于这些软件设计理念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这样的三维可视化展现不论用于前期方案推敲,还是用于阶段性的效果图展现,与真正的设计方案之间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来完成。但由于CAD平台的功能局限,使得设计师不得不放弃三维空间的思考方式,退而求其次地使用平、立、剖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这种由于工具原因造成的信息割裂,在遇到项目复杂、工期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错。
BIM的出现,使设计师真正回归到了三维的世界,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真正摆脱了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了解自己的投资与回报。
*多专业协同设计——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协同展开设计工作。协同设计是在建筑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筑的传统设计方式*得到改变的背景下出现的,也是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与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这种基于二维的协同设计并不能充分实现专业间的设计信息交流,这是因为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并且由于平台局限,专业间的数据不具有关联性,导致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专业设计内容未能很好融合。
BIM的出现,使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协同设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交流、组织及管理手段,它与BIM融合,成为设计手段本身的一部分。借助于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从而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建筑性能化分析——可自动完成
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国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并已开发出丰富的工具软件。但是在CAD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由**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造成原本就耗时耗力的数据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或者校核,导致包括建筑能量分析在内的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通常被安排在设计的较终阶段,使得建筑性能化分析趋于象征性。较终导致了建筑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无法非常方便地对设计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性能化计算分析,或者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发生严重脱节的现象。
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包括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以自动完成,这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公司能够向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
BIM在医院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工程量统计——可用于成本估算
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大大减少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统计工程量带来的繁琐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同时能够非常容易地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保持完全一致。
BIM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应用,给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带来质的飞跃。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或者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建造成本进行比较;进行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决算。
*3D管线综合——及时排除施工中的碰撞冲突
在CAD时代,设计院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将所有图纸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将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较让业主不放心的“较后一公里”。
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够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4D施工模拟——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
通过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此外,BIM可以协助评标从4D模型中很快地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做出有效评估。
*施工组织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
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可行性;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预演以提高复杂建筑体系的可造性(例如:施工模板、玻璃装配、锚固等)。
借助BIM对施工组织的模拟,项目管理方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安装工序,并清晰把握在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施工方也可以进一步对原有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数字化构件加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
将BIM模型与数字化建造系结合,可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尽管建筑不能像汽车一样在“加工”好整体后发送给业主,但建筑中的许多构件的确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可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使得整个建筑建造的工期得以缩短并且容易掌控。
BIM模型直接用于制造环节还可以在制造商与设计人员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反馈循环,即在建筑设计流程中提前考虑尽可能多地实现数字化建造。同样与参与竞标的制造商共享构件模型也有助于缩短招标周期,便于制造商根据设计要求的构件用量编制更为统一的投标书。同时标准化构件之间的协调也有助于减少现场发生的问题,降低不断上升的建造、安装成本。
*材料跟踪——与RFID互补
在BIM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此外BIM模型作为一个建筑物的多维度数据库,并不擅长记录各种构件的状态信息,而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物体的过程信息都有非常好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功能。这样BIM与RFID正好具有了互补性,来解决建筑行业由日益增长的物流跟踪带来的管理压力。
*施工现场3D配合——为各方提供交流的沟通平台
BIM可成为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地集成了建筑物的完整信息,同时还提供了一个三维的交流环境。这大大提高了传统模式下项目各方人员在现场从图纸堆中找到有效信息进行交流的沟通效率。
通过在施工现场搭建基于BIM模型的交流平台,可以让项目各方人员方便地通过BIM模型协调项目方案,增加项目的可造性,及时排除矛盾,显著地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由于BIM模型直观的表现力,也为机构和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语言交流障碍。这些都有助于缩短施工时间,降低由于设计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譬如业主需求变化),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
*竣工模型交付——为业主提供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
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当完成建造过程准备投入使用时,首先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它可以按照当初的设计来运营。在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材料安装使用情况,常用件、易损件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可实际上这些有用的信息都被淹没在不同种类的纸质文档中了,而纸质的图纸是具有不可延续性和不可追溯性的,这不仅造成项目移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更重要的是需要物业管理部门在日后的运营过程中从头开始摸索建筑设备和设施的特性和工况。
BIM模型能将建筑物空间信息和设备参数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为业主获取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提供平台。通过BIM模型与施工过程的记录信息相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图像资料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减少交付时间,降低风险。
BIM在医院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BIM不是一个简单的医院建筑数字模式,它更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平台。
例如,在医院日常运营中,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发现某个水泵控制阀门出现故障,查阅在库存记录中已无该阀门配件,于是提出采购申请-财务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安装(维修清单)-设备信息重新录入-较后重新进入设备运营监测。
整个过程涵盖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BIM的基础上的。将原有离散的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决策系统整合在BIM的平台上。
运营信息集成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机械、电气、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BIM模型结合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突发状况的维修风险的次数。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做出判断。此外在三维的环境下,维护人员对于设备的位置十分清楚,大大提高了维护效率。
设施及资产管理
当前企业对资产的管理已经逐步从传统的纸质方式中脱离,一套有序的资产管理系统将有效地提升建筑资产或设施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和设施管理行业的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阶段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这不仅需要更多的系统数据准备时间,而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这对于资产管理而言,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此外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实现精确定位,查询。
辅助能源管理
建筑系统分析是对照着设计规定来衡量建筑物性能的过程。其中包括机械系统如何操作,建筑物能耗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照明分析、人流分析等涉及建筑物性能的评估。BIM模型结合专业的建筑物系统分析软件避免了重复建立分析模型,不仅可以验证建筑物是否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定和可持续标准建造,而且可以通过模拟更换整栋建筑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创建假设的解决方案,来显示建筑物性能更好或更差的状态。通过这些分析模拟,较终确定、修改系统参数甚至系统改造计划,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性能。
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是业主为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为较终用户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并促进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而对建筑空间所作的管理。空间管理较重要的是进行空间控制,做到经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
BIM不仅可以用于有效管理建筑设施及资产等资源,也可以帮助资产管理团队记录空间的使用情况,处理业主要求空间的变更请求,分析现有空间的使用情况,以及评估设备试用期间空间相关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
通过BIM模型结合空间追踪系统可以合理分配建筑物空间,追踪当前空间的使用情况,确保设施空间资源较大利用率,还能根据统计数据协助日后空间改造时的空间使用需求。
灾害应急模拟分析
建筑作为人类栖息的场所和进行各类活动的物质条件,安全是*一位的。直接影响安全的因素,除房屋结构外,还包括各类灾害对其造成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利用BIM模型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以模型和灾害预警信息为基础,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解决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
此外,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这将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BIM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结合,使得BIM模型能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到紧急状况点较合适的路线,救援人员可以由此做出正确的现场处置,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BIM的实施
虽然BIM能为行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但我们也看到,实施BIM方面并不是一帆风顺,原因之*在于用户对BIM的实施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于运用BIM的设计方来说,在成功实施BIM之前,需要充分考虑BIM的实施策略。不仅要考虑购买软件和安排培训,而且要考虑伴随BIM而至的工作流程和组织变更问题。例如:
——希望BIM解决哪些问题?BIM能做很多事情,但在实施BIM的初期,较好先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和人员配置。
——是让现有设计团队学习BIM软件并直接用于设计,还是成立平行于现有设计团队的全新BIM团队?相当一部分企业现在倾向于成立新的小型BIM团队,从辅助设计开始做起,例如专门进行碰撞检查或绿色分析,以后再逐步扩展到使用BIM软件完成整个设计流程。
——是否具备合适的硬件和网络环境?BIM软件对硬件的要求可能略高于二维CAD软件,但并不超出大部分设计企业能接受的范围。
BIM代表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模式,而不仅仅是采用一种新的支撑技术,因而企业需要考虑这一变革性团队的组织结构。参与试点项目的团队成员应当具备灵活的头脑、进取心和大局观,并且热衷于BIM的宣传普及。
结语
美国总承包商BIM论坛协会主席John Tocci先生曾经说过:“BIM不容易,不便宜,但非常有效。”这是因为BIM可以带来巨大的业务优势,但为此需要摒弃传统的工作方式。从手工绘图过渡到CAD技术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而过渡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则是一种真正的行业革命,因此需要更细心的规划、组织和培训。BIM的完全普及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但一旦普及,医院建设和运营管理将与今天有着巨大的不同。在这个巨变的过程中,只有先行一步,才能在市场上占持平机,成为行业的。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临沂罗庄区bim培训临沂河东区bim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