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产地:主产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
采收加工:阴干。
性状鉴别:呈线形,三分枝,上部较宽而略扁平,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暗红色,无油润光泽。体轻,质松软,气特异,味微苦。
入水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显微鉴别:粉末注意: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柱头表皮细胞绒毛状;草酸钙结晶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棱形或类方形。
化学成分: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和苦味质;挥发油。
含量测定:以番红花苷-Ⅰ和番红花苷-Ⅱ计。
西红花,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引入栽培种。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栽培。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入药部位
植物花的干燥柱头。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主治
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用法用量
1~3g,煎服或沸水泡服。
禁忌
孕妇慎用。
炮制
采集加工
秋季花开时,摘下柱头,阴干即成。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厘米,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条形,灰绿色,长15~20 厘米,宽2~3毫米,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径2.5~3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钝,长4~5厘米;雄蕊直立,长2.5厘米,花药黄色,尖,略弯曲;花柱橙红色,长约4厘米,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
生长环境
引入栽培种。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栽培。
药材性状
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福田华强北执业药师培训华强北执业医师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