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的作用与功效
番泻叶_临床执业药师核心考点
番泻叶,异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英文名FOLIUM SENNAE,为刺激性泻药,通过肠粘膜和神经从刺激肠蠕动,属于猛药,建议尽量少用。作用于结肠,一般几个小时内生效。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全缘,叶端急尖,番泻叶近照
叶基稍不对称。狭叶番泻为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较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砂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为次。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粘性。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番泻叶出自《饮片新参》;《中药志》番泻叶茶
:进口的番泻叶中常夹杂有多种番泻属(即山扁豆属)植物的叶,据文献记载及按标本*定,其中可能有植物耳叶番泻Cassia auriculata L.的小叶片,呈卵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或具刺突,基部对称或不对称,表面黄灰绿色至红棕色,被有灰白色毛茸,有的极多。此种叶片的掺杂量有时高达**。据北京医学院生药教研组1959年分析此叶,其蒽醌衍生物含量极微。故此种叶片夹杂量愈多,则商品品质愈劣。耳叶番泻产于印度、斯里兰卡,野生或栽培。在国外尚有以植物倒卵叶番泻C.obovata Colladon的叶作番泻叶用者,但国内尚未见到,其植物分布于埃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意大利有栽培,故商业上通称意大利番泻。《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载: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干燥成熟果实(番泻荚),功用与叶相同。服后腹痛的副作用较小。
药名:番泻叶。
英文名:FOLIUM SENNAE。
别名:泻叶。
性味:甘、苦,寒,有小毒。番泻叶
归经:归大肠经。
主治: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2~6g,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资源分布:广东、云南、海南诸省有载培。
贮藏:避光,置通风干燥处。
市面上主要为印度番泻叶
该品含有番泻甙A及番泻甙B,并含葱酮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具有泻下作用及抗菌作用,番泻叶还有箭毒样作用。《饮片新参》谓番泻叶性味苦、凉,功能“泻热利肠府,通大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0~60毫升,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更适合。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禁忌
1、体虚及孕妇忌服。
2.《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忌用。
注意:
1.用量过大 番泻叶致泻作用因人而异,有人服用10克,并无通便作用,亦无不良
反应。但有人服10克则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腹痛、黑便。所以常规用量也应先以小剂量试用,逐渐加量。用量过大可致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并可见头晕、行走不稳、面部麻木等。一般用于缓泻勿大于2克,峻泻勿大于6克。
2.药不对证 番泻叶性寒,泻下的同时可伤正气,所以体虚津亏而长期便秘者不宜用此峻下。临床可见一些老年病人长期自服番泻叶导泻,虽一时腹气通畅,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会加重气阴虚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症状。此时应配肉苁蓉、锁阳、炎麻仁、地黄等补肾、养阴、润下之品,以小量番泻叶缓下,并逐渐撤减番泻叶。
3.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成分
狭叶蔷泻叶含番泻甙 C(Sennoside C),即大黄酸一芦荟大黄素一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 A、B 以外, 还有大黄酸(Rhein)和大黄酚(Chryso-phanol, ChrysoPhanic acid)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Ernodin gluco-side)。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分别含蒽类成分0.85~2.**和2.34~3.16 %,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番泻甙。这些蒽类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 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同属植物耳叶番泻 Cassia auriculata 含鞠质,叶含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树皮含多酚氧化酶(Poly- phenoloxidase)。
(1)狭叶番泻叶 含番泻甙A及B(sennoside A,B,二者互为立体异构)、番泻甙C和D(sennoside C,D,二者互为立体异构)、芦荟大黄素双蒽酮甙(aloeemodin dianthrone glucoside)、大黄酸葡萄糖甙(rhei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aloeemodin monoglucoside)、以及少量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此外,尚含山柰素及番泻叶山柰甙(kaempferin)、蜂花醇(myricyl alcohol)、水杨酸、棕榈酸、硬脂酸、植物甾醇及其甙等。
(2)尖叶番泻叶 含蒽醌衍生物0.**-2.**,其中有番泻甙A、B、C,芦荟大黄素-8- 葡萄糖甙(aloeemodin-8-monoglucoside),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nglucoside), 大黄酸-l-葡萄糖甙(rhein-l-monoglucoside), 以及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柰素、植物甾醇及其甙等。 [2]
功效
1、泻下作用该品对小鼠、大鼠、家兔等多种动物及人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番泻叶清晰图片(5张)
,小鼠和兔于药后2-4b致泻,人口服后约6h引起泻下。该品致
叶类中药——番泻叶: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产地:狭叶番泻: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现盛栽于印度南端的丁内末利,故商品名又名“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末利番泻叶”。
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故商品名又称“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
采收加工:狭叶番泻:用水压机打包。
尖叶番泻:自然干燥。
性状鉴别:“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尖叶番泻叶”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茸毛。
显微鉴别:两种番泻叶叶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中常含黏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多具疣状突起。
②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上下表皮内方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
③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④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鞘纤维。
粉末:晶纤维多;有非腺毛;上下表面都有气孔,气孔平轴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
①二种番泻叶均含二蒽酮苷类化合物,主要为番泻苷A、B、C、D.
②游离蒽醌及其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③黏液质。
理化鉴别:粉末遇碱显红色。
附注伪品:为豆科植物耳叶番泻树的干燥小叶。常混在进口的狭叶番泻叶中。先端钝圆或微凹下并具短刺,灰黄绿色或红棕色,密被灰白色常绒毛,无叠压线纹。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福田华强北执业药师培训华强北执业医师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