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教师招聘历史备考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精讲一

教师招聘历史备考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材精讲一

知识点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1、 西汉 郡国并行制


(1)形成:汉初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


(2)影响:汉初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政权、扩大疆域、团结宗室的目的,但伴随着王国势力的强大其离心倾向严重,越来越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的统一。


(3)发展: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多项措施来削弱王国势力,使其只得“衣食租税而不能治其国”,使“大一统”的政体更为巩固。


2、十三部刺史与东汉州的设立


(1)时间:汉武帝时期设置


(2)职能:代表中央负责监察地方百官


(3)作用: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于*政权的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演变: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渐增加了地方行政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较高长官。


3、唐朝节度使


(1)时间:唐朝中期


(2)权力: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武装,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3)影响: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2)军事上 皇帝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3)财政上 设中央设转运使,把地方钱粮大部分收归中央,留一小部分当做地方开支。


5、元朝行省制度


(1)主要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较高地方行政区域,简称行省,*分设十个行中书省。


②与行省平级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a、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


b、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元代中央与地方行省的关系:


①、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②、行省长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行省制的特点:


①、身份的二元性,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行政机构。


②、作用的双重性,既为中央收权,又为地方留权。


③、权大而不专,既能有效的管理地方事务,又得听命于中央。


④、行省的设置在地理上采取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原则,便于军事上控制。


(4)影响:


对当代: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


对后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6、清朝的边疆*策


(1)、清朝边疆*策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措施:


①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其地位与六部相同,主要负责蒙古、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物。


②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的重视。


③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A、概念:土司制度:元朝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土司制度容易造成当地官员一人为大,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流官制度:明清时期由中央委派有一定任期的朝廷官员管理地方,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治理的制度。


B、过程:明代开始——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的实行——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


C、影响:加强了中央*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同中原地区的联系;有利于民族融合。


(3)、清边疆*策的影响:①边疆稳定,基本上奠定了近代*版图。


②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③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安阳北关区健康管理师培训安阳北关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