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学习资讯
会计电算化什么时候普及的
会计电算化什么时候普及的?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
一、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一机械部和*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人民大学和*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触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二、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次重大革命。
2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一些工业发达*应用于会计领域。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变革。较初的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它以模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效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随着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被电算化信息系统取而代之。这个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这一时期,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能为基层和中层管理提供信息,但各种功能之间还未实现共享。[2]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中全面地应用了电子计算机,各个功能系统可以共享储存在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公司的较高决策也借助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在内。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微型电子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了小型企业的青睐,它促使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的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以“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中心议题的“第13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成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普及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也呈现出广泛普及之势。美国在这一领域已步人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较高水平。美国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普及。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有300—400种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市场上流通。会计软件产业已成为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1996年,在第二届*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与会计信息系统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是较普及和较大的信息系统,它的“触角”延伸到其他各个子系统中。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的加工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型会计软件所依赖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核算系统。正因为如此,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首先是将现有的各核算软件,如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改造成本、销售管理和工资人事管理等财务管理,并加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数据共享。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种核算的编制账表,或者说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方面。功能较强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并向管理会计方面延伸。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管理层次,就要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应是密切的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统之间数据充分共享和互换。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只包括会计信息而独立存在,而应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发,包括市场、生产等管理信息,建立“大财务信息系统”,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4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和*会计协会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上提出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会计电算化什么时候普及的
(1)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较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因此,致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较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7年)
从1983年下半年起,在*掀起了一个应用计算机的热期,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2]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一是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就匆匆上马的会计软件开发项目占大多数,而且许多单位先买计算机,然后才确定上什么项目,没有全盘考虑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还有的单位为了评先进、上等级等原因,买一台计算机来摆样子。二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严重。三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开发的研究不够,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商品化受到很大的限制。四是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少数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配备了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专职人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多数地区还设有着手开展管理工作。五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正在培养之中,从1984年开始,各大、中专院校,研究院所纷纷开始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专门人才。六是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以重视,许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组织了专门的班子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1987年11月*会计学会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为有组织地开展理论研究做好了准备。
(3)普及与提高阶段(1987年至今)
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而且业务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可以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过程是:从单项数据处理,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算账及报账等任务的过程;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为*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从较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集中专门人才,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
这一发展阶段有如下几个主要标志:一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二是各级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许多地区和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会计软件开发标准;三是急于求成的思想逐渐被克服,失败和成功的经验给人们以启示。
一、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一机械部和*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人民大学和*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触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二、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次重大革命。
2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一些工业发达*应用于会计领域。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变革。较初的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它以模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效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随着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被电算化信息系统取而代之。这个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这一时期,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能为基层和中层管理提供信息,但各种功能之间还未实现共享。[2]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中全面地应用了电子计算机,各个功能系统可以共享储存在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公司的较高决策也借助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在内。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微型电子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了小型企业的青睐,它促使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的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于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以“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中心议题的“第13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成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普及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也呈现出广泛普及之势。美国在这一领域已步人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较高水平。美国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普及。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有300—400种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市场上流通。会计软件产业已成为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1996年,在第二届*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与会计信息系统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是较普及和较大的信息系统,它的“触角”延伸到其他各个子系统中。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的加工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型会计软件所依赖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核算系统。正因为如此,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首先是将现有的各核算软件,如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改造成本、销售管理和工资人事管理等财务管理,并加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数据共享。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种核算的编制账表,或者说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方面。功能较强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并向管理会计方面延伸。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管理层次,就要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应是密切的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统之间数据充分共享和互换。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只包括会计信息而独立存在,而应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发,包括市场、生产等管理信息,建立“大财务信息系统”,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4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和*会计协会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上提出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会计电算化什么时候普及的
(1)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较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因此,致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较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7年)
从1983年下半年起,在*掀起了一个应用计算机的热期,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2]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一是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就匆匆上马的会计软件开发项目占大多数,而且许多单位先买计算机,然后才确定上什么项目,没有全盘考虑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还有的单位为了评先进、上等级等原因,买一台计算机来摆样子。二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严重。三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开发的研究不够,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商品化受到很大的限制。四是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少数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配备了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专职人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多数地区还设有着手开展管理工作。五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正在培养之中,从1984年开始,各大、中专院校,研究院所纷纷开始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专门人才。六是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以重视,许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组织了专门的班子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1987年11月*会计学会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为有组织地开展理论研究做好了准备。
(3)普及与提高阶段(1987年至今)
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而且业务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可以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过程是:从单项数据处理,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算账及报账等任务的过程;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为*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从较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集中专门人才,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
这一发展阶段有如下几个主要标志:一是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二是各级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许多地区和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会计软件开发标准;三是急于求成的思想逐渐被克服,失败和成功的经验给人们以启示。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武汉洪山区中级会计职称培训武汉洪山区财务会计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