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渭滨区哪里有执业药师培训中心
特色优势每个学员均配有专属班主任,学员在用户中心通过查看专属班主任的手机号、微信号、QQ号随时提交疑问。专属班主任根据学习后台监测的学习测评报告,针对性指导复习规划。 。
每科各类题目均配有文字讲解、音频讲解和视频讲解,智能生成测试报告和学习进度规划;可独立使用,也可与网课、直播和特色面授有机融合形成个性化智能课堂。 。
同时由于新医改中“医药分家”的举措,门诊药房将会逐步从医院剥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药店。零售药店中传统的药学职称人员是不具备用药指导资格的。为了适应“医药分家”的举措,药学人员*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回答:
一、凡*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工作的其他国籍的人员,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者,均可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7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5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3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免考条件
按照*有关规定评聘为*,并具备下列条件之*者,可免试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两个科目:
1、中药学徒、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中专毕业,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20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5年。
根据《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技术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民居民均可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学习,使得我们在这个岗位上要及时做好药品的质量反馈工作,对有问题的药品,做好及时记录和上报有关部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市场上药品的监测,尤其是新药的监测。
【我国执业药师工作现状】:
医院执业药师缺乏必要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多年来 “重医轻药”观念根深蒂固,加上现在注重经济效益,药学服务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利润,因此,有的医院领导不像对待医护人员那样重视药学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忽视药剂科建设,致使药学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无能力开展临床药学,也制约医疗质量的提高[1]。即使人认为有必要开展临床药学,也有种种顾虑,怕医患纠纷增多;怕医药矛盾加剧;怕真正合理用药后医院收入下降等,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
知识延伸
*一题
女,40岁,心悸时作2年余。
患者近2年来时常心悸,伴神疲乏力,头晕,视目昏花,多梦而夜寐不酣,饮食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前来就诊。既往有月经过多史。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营养适中,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周身皮肤无出血点,生理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红,脉细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1×1012/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比积40%,网织红细胞计数1.2%,血小板计数218×109/L。血清铁蛋白10ng/ml,血清铁7.74μmol/L。肝脾超声波(-)。心电图:正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不华;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则心悸、心慌,夜寐多梦;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故头晕、视目昏花,神疲乏力;舌为心苗,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故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西医诊断依据:
1.月经量多,头晕心慌,视物眼花,倦怠乏力半年。
2.查体:贫血貌,肝脾肋下未及,周身皮肤无出血点。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比积降低。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降低。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
心血不足
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2g 白术12g 甘草6g
当归12g 龙眼肉9g 酸枣仁9g 茯神9g
远志6g 木香9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题
男,40岁,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
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性胸部疼痛、胸闷不适。昨日因高兴,过量饮食而诱发胸部疼痛,疼痛剧烈,胸闷如窒,痛引肩背,表情焦虑,同时伴有气喘短促,肢体沉重,休息5分钟后可缓解。病人形体肥胖,痰多,平素喜嗜食肥甘厚味。查体:T:36.7℃,P:115次/分,R:23次/分,BP:120/80mmHg,舌淡,苔浊腻,脉滑。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下移,T波倒置。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故胸闷如窒而痛;阻滞脉络,故痛引肩背;气机痹阻不畅,故见气短喘促;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壅阻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胸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剧烈,常放射至肩背。
2.疼痛可在休息后缓解
3.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下移,T波倒置。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
痰浊壅塞
西医诊断: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栝蒌30g 薤白10g 半夏9g 陈皮15g
茯苓15g 甘草3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三题
女,6岁,腹痛、腹泻2天。
患儿因2天前过食生冷瓜果与熟食肉类制品,食后数小时出现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腹胀,嗳气酸腐,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4-6次/日,粪便酸臭,遂来就诊。查体:T:36.8℃,P:112次/分,R:25次/分,BP:96/60mmHg。神志清,营养发育可,体重14Kg,舌质红,舌苔色黄而厚腻。腹膨隆,无明显压痛,指纹紫滞,见于风关。大便常规:脂肪球(++)。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儿因过食生冷瓜果及熟食肉类,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腐熟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宿食停积不化,壅滞肠胃,气机不畅,故腹胀,不通则痛,故见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积滞减,气机得畅,故腹痛暂减;宿食内腐,气秽上冲,故嗳气酸馊;舌红、苔黄厚腻,大便酸臭,食欲不振,欲呕吐皆是饮食积滞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有过食生蔬瓜果及肉类熟食史。
2.腹痛、腹泻2天,泻后痛减,大便4-6次/日,粪便酸臭。
3.大便常规:脂肪球(++)。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泄泻
伤食泻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3g 神曲3g 莱菔子3g 陈皮3g
清半夏3g 茯苓3g 连翘3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四题
男,25岁,腹部疼痛1天。
患者因出差,旅途劳累,饮食不节,时觉中上腹胀痛不适,夜间上腹疼痛加剧,呈阵发性,伴恶心呕吐一次,今晨腹痛转移至右下腹,痛势剧烈,持续不减,无腹泻,轻度发热,遂来就诊。查体:T:37.2℃,P:90次/分,R:19次/分,BP:110/70 mmHg。神清,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反跳痛,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肠鸣音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2×1012/L,中性粒细胞86%,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198×109/L。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饮酒多食肥甘,导致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渐生湿热,湿热内蕴,瘀滞不散,热盛肉腐则成肠痈;痈阻肠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右下腹剧痛;湿热内蕴,而见发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半天,伴发热。
2.T:37.2℃,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局部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2×109/L,中性粒细胞89%。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肠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治法:行气祛瘀,通腑泄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
大黄后下6g 丹皮12g 桃仁12g 蒲公英30g
芒硝冲服6g 红藤30g 紫花地丁30g 连翘15g
玄胡索15g 金银花12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五题
女,20岁,学生。喉中哮鸣间作15年,复发3天。
患者5岁时在进食鱼虾后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经治疗缓解。后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作,不能自行缓解。3天前因劳累、受凉而出现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痰鸣如吼,呼吸气粗,胸闷,咳嗽,痰黄而粘稠,咯吐不利,面赤,口苦,汗出,舌质红而苔黄腻,脉滑数。查体:T:36.5℃,P:9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营养均等,发育正常,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尤以呼气时明显。心脏未见异常。胸腹反常运动。血常规:WBC ll.5×109/L,中性粒细胞80%,嗜酸性细胞7%。胸片平片见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动脉血气分析:PaO2 80mmHg,PaCO2 30mmHg,pH 7.41。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宿痰伏肺,久蕴化热,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呼吸气粗痰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热蒸津液,聚而生痰,痰热胶结,故痰黄稠厚而粘浊,咯吐不利,痰火郁蒸,则汗出,面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蕴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喉中痰鸣有声,伴有胸闷咳嗽。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尤以呼气时明显。
3.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4.血常规:WBC ll.5×109/L,中性粒细胞80%,嗜酸性细胞7%(升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哮证 发作期
热哮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麻黄6g 黄芩12g 桑白皮20g 杏仁6g
半夏9g 款冬花6g 苏子9g 白果6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六题
男,50岁,下肢浮肿2年,加重2月。
患者近2年来反复下肢浮肿,尿少,有泡沫,伴脘腹胀闷不舒,纳呆,神疲乏力,便溏,大便日行2-3次,经中西医治疗,均未显效,平素喜好生冷食品。近2月来浮肿加剧,小便量少,神倦乏力,肢冷,遂来就诊。查体:T:36.7℃,P:65次/分,R:20次/分,BP:150/90mmHg。精神可,面色萎黄,心肺(-),腹软(-),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HP,颗粒管型+/LP,透明管型+/LP。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6g。肾功能:血浆白蛋白30g/L,球蛋白26g/L,肌酐90μmol/L,尿素氮5.5mmol/L。血脂:总胆固醇5.9mmol/L,甘油三酯2.5mmol/L,空腹血糖4.9mmol/L。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饮食不节,好食生冷,寒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湿不运,泛于肌肤,而成水肿;脾阳不振,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下肢浮肿,按之难起,而成阴水;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呆,便溏;脾虚,气血不足,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阳不化气,水湿不行,则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均为脾阳虚衰、水湿内盛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下肢反复浮肿5年,尿少,有泡沫。
2.查体:BP:150/90mmHg,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HP,颗粒管型+/LP,透明管型+/LP,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6g.血浆白蛋白30g/L。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 阴水
脾阳虚衰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渗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
熟附子先煎6g 干姜6g 桂枝10g 大腹皮15g
茯苓15g 厚朴5g 白术10g 泽泻15g
木瓜10g 木香5g 草果10g 甘草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七题
女,28岁,月经周期紊乱,阴道流血18余天未净。
患者近半年来因工作经常出差,过于劳累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不规律,或数月一行,或十天一行,月经血量时多时少,持续18余天方净。末次月经为2004年12月23日。现患者仍有阴道流血,经量多,血色淡红而质稀,伴神疲乏力,气短,手足凉,饮食不佳,二便未见异常。孕1产1存1,工具避孕。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90mmHg。神志清,面色萎黄,体形适中,心肺未见异常,舌质淡而苔薄白,脉沉弱。妇科检查、盆腔B超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尿妊娠试验阴性。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工作过于劳累而致脾气虚弱;气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血量时多时少;气虚火不足,故血色淡红;气血亏虚,故神疲乏力,气短,面色萎黄;气虚日久,伤及脾阳,脾阳不振,故四肢不温,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为脾气亏虚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月经周期紊乱,阴道流血18余天未净,血量时多时少。
2.妇科检查、盆腔B超、全身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3.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
4.尿妊娠试验阴性。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崩漏
脾虚证
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度贫血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12g 熟地18g
炒川断18g 炙升麻6g 山药15g 炮姜炭9g
茜草炭15g 乌贼骨30g 炙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八题
男,50岁,干部,胃脘痛10年,劳累后加重5天。
患者从10年前经常胃脘部隐痛,每因劳累或饮食失调疼痛加重。曾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5天前,因工作劳累而出现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纳呆,四肢倦怠,手足欠温,大便溏薄,遂来就诊。查体:T:36.5℃,P:75次/分,R:19次/分,BP:110/75mmHg。神志清,精神可,体形偏瘦,剑突下压痛,舌质淡而苔白,脉沉弱。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由于反复的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均能引起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则纳呆,食少;脾在体合肉,健运四肢,中阳不足,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脾虚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弱,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胃脘部疼痛10年病史。
2.有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等胃部症状。
3.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压痛。
4.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脾胃虚寒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
黄芪9g 白芍18g 桂枝9g 炙甘草6g
饴糖冲服30g 生姜10g 大枣4枚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九题
男,49岁,胃脘部疼痛5年,加重3日。
患者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常因饱食、情志不遂而复发或加重。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昨日与邻居发生争吵后,即出现胃脘胀闷、疼痛,痛势较剧,尤两胁胀痛明显,嗳气频繁,喜叹息,大便不爽,遂来就诊。T:36.5℃,P:85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剑突下压痛,舌红苔薄白,脉弦。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5cm×0.8cm溃疡灶。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喜长叹息;气滞肠道传导失常,则大便不爽;病在气分而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属肝而主痛,故见脉弦。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胃脘部疼痛5年病史。
2.有胃脘部胀痛,连及两胁等胃部症状。
3.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压痛。4.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6cm×0.7cm溃疡灶。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肝气犯胃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 枳壳9g 芍药12g 香附9g
川芎9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题
男,45岁,呕吐紫红色胃内容物4小时。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食物。今天中午与朋友饮白酒,吃火锅后,出现脘腹胀闷,疼痛不适,自服吗叮啉后,症状未改善。4小时后呕吐紫红色液体两次,每次量约100毫升,夹有食物残渣,口臭,大便秘结,遂来就诊。查体:T:37℃,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5mmHg,神清,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6次/分,舌红而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呕吐物隐血(+++);血常规:红细胞3.6×1012/L,白细胞总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72%,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饮食辛辣烈酒,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疼痛;热伤胃络,故吐血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由饮食不节诱发,呕吐紫红色胃内容物。
2.中上腹有压痛,肠鸣音6次/分。
3.呕吐物隐血(+++)。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血证?呕血
胃热壅盛
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黄芩9g 黄连3g 大黄后下9g 大蓟15g
侧柏叶15g 茜草根30g 山栀9g 白茅根30g
牡丹皮9g 棕榈皮9g 荷叶9g 小蓟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一题
男,35岁,尿痛,肉眼血尿1小时。
患者于1小时前出现小便短涩,疼痛,色红赤,尿中有砂石,伴右侧腰部绞痛难忍,并向右下腹及会阴部放射,自服消炎止痛药无效,遂来就诊。平素嗜烟酒及肥甘之品。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 BP:120/80mmHg。形体偏胖,痛苦面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击叩痛,舌红而苔薄黄,脉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75%。尿常规:白细胞+/Hp,红细胞++++/Hp。X线腹部平片示:右输尿管循行部位见一结石阴影。B超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盂积水。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嗜烟酒、肥甘之品,酿成湿热,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故为石淋;砂石不能随尿排出,阻碍气机,不通则痛,则小便艰涩,尿时疼痛,腰腹绞痛;结石损伤脉络,则见尿血尿色红赤;初起阴血未亏,湿热偏盛,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西医诊断依据:
1.突发尿痛,肉眼血尿,右侧腰腹绞痛难忍,并向右下腹会阴部放射。
2.查体:右腹部有压痛,右肾区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 白细胞+/Hp,红细胞++++/Hp。
4.X线腹部平片示:右输尿管循行部位见一结石阴影。
5.B超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盂积水。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
石淋
西医诊断:右输尿管结石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加减。
车前子15g(包) 金钱草30g 海金砂15g(包) 鸡内金15g
石苇30g 冬葵子15g 翟麦15g 滑石15g
白芍30g 甘草5g 小蓟20g 藕节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二题
女,50岁,左半身不遂1小时。
患者平素头晕、耳鸣、不寐而多梦。于1小时前因早晨起床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后,出现左半身不遂而来诊。现症: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查体:T:36.7℃,P:75次/分,R:19次/分,BP:175/110mmHg,意识清楚,精神尚可,口角左偏,伸舌右偏,混合性失语,颈软,双肺未见异常,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略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左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侧肢体正常,舌红,苔腻,脉弦而细。既往高血压史8年。头颅CT:多发性脑梗死。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肾阴素亏则头晕耳鸣,心肾不交则少寐多梦,肝阳上亢,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舌红、苔腻,脉弦而细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50岁,高血压史8年。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
2.BP:175/110mmHg,意识清楚,口角左偏,伸舌右偏,混合性失语,颈软,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略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左巴彬斯基征阳性。
3.头颅CT:多发性脑梗死。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西医诊断:脑梗死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龙骨先煎25g 白芍15g 麦芽15g 川楝子15g
龟板先煎15g 天冬10g 玄参15g 牛膝20g
牡蛎先煎20g 茵陈10g 甘草10g 代赭石先煎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三题
男,48岁,干部,反复心悸胸闷2年。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痠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症状加剧,休息能缓解。T:36.5℃,P:76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形体适中,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心电图:V4-6导联可见ST压低>1mv,T波倒置。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肾阴不足,水火不济,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而烦,不得安寐;阴亏于下,则见腰膝痠软;阳扰于上,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心悸胸闷2年,遇劳则剧。
2.心电图:V4—6导联可见ST-T改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
阴虚火旺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人参15g 玄参15g 丹参20g 茯苓20g
五味子15g 远志5g 桔梗5g 当归身15g
天冬15g 柏子仁10g 酸枣仁15g 生地2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四题
男,35岁,警察,关节肿痛半年。
患者半年前出现四肢大小关节疼痛,曾有双手近端指关节及腕、踝关节肿胀疼痛,于当地医院服中西药物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遂来就诊。现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痛减,遇寒则加剧,关节不可屈伸。双手小关节晨僵2小时。查体:T:36.5℃,P:85次/分,R:20次/分,BP:110/85mmHg。双手第二、三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左腕关节肿胀,关节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ESR:35mm/h,RF:58 IU/ML。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以寒邪偏盛,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液凝滞,故痛更剧;寒属阴邪,故局部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亦为属痛属寒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痛减,遇寒则加剧。
2.双手小关节晨僵>1小时,双手第二、三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左腕关节肿胀。
3.ESR:35mm/h,RF:58 IU/ML。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
痛痹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乌头6g 麻黄6g 白芍30g 桂枝10g
生甘草9g 黄芪30g 独活15g 干姜9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五题
男,65岁,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6个月。
患者6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当时无呕吐、意识障碍,曾住外院应用丹参等药物治疗,疗效不好,肢体活动未能完全恢复。现患者左侧肢体偏瘫,肢软而无力,并伴有面色萎黄,语言蹇涩,患侧手足浮肿。查体:T:37.5℃,P:86次/分,R:20次/分,BP:115/80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萎黄,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斜,舌偏,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左侧肢体浮肿,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戈登征阳性。淡紫舌,薄白苔,脉细涩而无力。头颅CT:右基底节脑梗死。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病日久,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故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语言蹇涩,口角歪斜,舌体不正,手足浮肿;气血不荣,则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为气虚之象;舌紫,脉涩为瘀血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
1.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利6个月。
2.口角歪斜,舌偏,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左侧巴彬斯基征(+),戈登征(+)。
3.头颅CT:左基底节脑梗死。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治法: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30g 桃仁9g 红花6g 当归12g
赤芍12g 地龙9g 川芎9g 桑枝9g
牛膝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六题
男,20岁,颜面及下肢浮肿1周。
患者因半月前左上臂生一疮疖,未予重视。7天后出现眼睑浮肿,继则面部、下肢浮肿明显,尿黄赤,量少,伴有发热,恶风,恶心,乏力,遂来就诊。查体:T:38℃, P:110次/分,R:19次/分,BP:140/90mmHg。眼面及下肢浮肿,左上臂见个疖肿,已结痂。心肺(-),腹软(-),大小便未见异常,舌质红,薄黄苔,脉浮而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Lp,细胞管型+/Hp。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沉68mm/h。肾功能:肌酐140μmol/L,尿素氮8.1mmol/L.血清C低于正常。抗“O”>800。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因肌肤疮疖未能及时清除,湿毒内归脾肺,使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湿,肺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发为水肿;风为百病之长,故病之初起,多兼风邪,是以肿起眼睑,颜面,迅及全身,有恶风发热之象;脾失运化,肺失通调,故小便不利;中焦水湿内蕴,胃失和降,故见恶心;脾气受困,清阳不升,故见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乃风邪夹湿毒所致。
西医诊断依据:
突然出现水肿乏力,伴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一周。
2.半月前有皮肤感染史。
3.T:37.9℃,BP:140/90mmHg。眼面及下肢浮肿,右上臂皮肤见疖肿。
4.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Lp,细胞管型+/Hp。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沉68mm/h.血清C低于正常.抗“O”增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
湿毒侵淫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2g 赤小豆30g 野菊花15g 蒲公英15g
麻黄9g 杏仁12g 桑白皮12g 连翘15g
紫花地丁15g 生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七题
男,28岁,发热,恶风头痛2天;伴鼻塞、喷嚏、咽痛,微咳。
患者2日前因涉外工作而淋雨后即感恶寒,次日体温升高,微恶风,头痛且胀,汗出,鼻塞,流涕,咽痛,微咳,无痰,周身痠痛,遂来就诊。查体:T:38.6℃,P:97次/分,R:19次/分,BP:110/85mmHg。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白而微黄,脉浮数。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6.0×109/L,中性67%。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风热犯表,卫表失和,故见发热汗出,微恶风;风热束表,肺失宣散,鼻窍不利,故见鼻塞流涕,微咳;风热上扰清窍,则头痛而胀;热熏清道则咽痛;舌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表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恶风头痛2天,伴鼻塞、喷嚏、咽痛,微咳。
2.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3.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4.血常规:WBC 6.0×109/L,中性67%。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热证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金银花15g 连翘15g 山栀12g 豆豉9g
薄荷12g 荆芥9g 竹叶15g 芦根12g
牛蒡子12g 桔梗6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八题
男,65岁,突发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1天。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不规则服用降压药,血压常有波动,患者未予重视。今上午与牌友打麻将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遂来本院。现患者昏迷不醒,肢体软瘫,目合,口张,舌痿,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无抽搐,大小便自遗。查体:T:36.7℃,P:98次/分,R:18次/分,BP:125/65mmHg,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缩小,直径约0.1cm,对光反射迟钝,心率98次/分,律齐,心音低弱,四肢湿冷,肢体软瘫,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舌质淡而苔薄,脉微细。头颅CT:桥脑出血。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有离决之势,正气虚脱,心神颓败,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手撒肢冷,舌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冷,脉细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既往有高血压10年病史。2.患者于活动时突发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
3.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肢体软瘫,双侧巴彬斯基征(+)。
4.头颅CT:桥脑出血。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中脏腑(脱证)
西医诊断:脑出血
高血压病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人参9g 熟附子9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黄芪10g 牡蛎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十九题
女,15岁,关节红肿疼痛一周。
患者一周前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继之出现发热、汗出,体温可达40℃,伴肘、膝、肩等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心悸,胸闷,口渴,大便干。T:38°C,P:98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发育适中,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心律规整,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性杂音,双膝关节肿胀,尤以右侧较明显,浮髌试验阴性,皮肤色红,肤温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抗链“O”800 IU/ML,血沉34 mm/h。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邪在表,营卫失和,故出现发热,汗出;热毒熏蒸气道,故咽痛;湿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剧烈;热盛津伤,故口渴、便干;热扰心神则心悸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 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
2.双侧扁桃体II°肿大,双膝关节肿胀,左侧较明显,浮髌试验(-),皮温高,皮色红。心尖区闻及II级收缩性杂音。
3.抗链“O”8001U/ML, 血沉34mm/h。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
风湿热痹
西医诊断:风湿热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减。
知母15g 生石膏先煎20g 粳米15g 甘草l0g
桂枝10g 苍术15g 薏苡仁30g 黄柏9g
金银花15g 生地黄15g 牡丹皮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题
女,35岁,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1年,加重2周。
患者1年前出现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2周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现症: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畏寒,口淡而不渴,大便溏,尿色黄。查体:T:36.7℃,P:65次/分,R:18次/份,BP:110/75mmHg。神清,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暗如烟熏,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肋下1.5cm可扪及,轻触痛,脾未触及,肝区叩痛,舌质淡而苔白腻,脉濡而缓。血常规:WBC 8.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25%。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30mmol/L,谷丙转氨酶120 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抗体(+)。B超:肝脏增大。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寒湿内侵,阻滞脾胃,阳气不宣,胆汁外溢,故见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因寒湿为阴邪,故黄色晦暗如烟熏;湿困中土,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故见纳呆,食少,胸闷,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阳气不足,故见神疲畏寒,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为寒湿内停之象。
西医诊断诊据:
1.全身发黄,目黄,皮肤黄染1年。
2.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暗如烟熏,肝脏增大,肝区叩痛。
3.肝功能示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乙肝五项示:HBsAg(+)、HBeAg(+)、抗HBc抗体(+)。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黄疸
阴黄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
茵陈30g 附子6g 白术10g 干姜6g
甘草10g 郁金20g 川厚朴10g 茯苓10g
泽泻10g 黄芪15g 丹参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一题
女,20岁,尿色鲜红2天,伴咽痛。
患者于2周前发热,咽痛不适,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热退,但仍咽痛。2天前出现小便尿色鲜红。现小便时疼痛灼热,色鲜红,咽痛明显,口干、口渴,遂来就诊。查体:T:37℃,P:90次/分,R:19次/分,BP:120/85mmHg。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数。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双肾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热邪盛于下焦,故小便黄赤灼热;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尿色鲜红;火热炎上,故咽痛;热盛伤津,故口干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数亦为热证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小便疼痛灼热,尿色鲜红2天,伴咽痛。
3.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双肾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血证?尿血
下焦热盛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小蓟30g 生地15g 生蒲黄包煎10g 生山栀9g
通草6g 藕节12g 当归12g 白茅根30g
茯苓12g 生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二题
女,32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2年,加重1周。
患者2年前产后受风寒出现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屈伸不便,经中西药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易反复发作。近1周来关节疼痛加剧,近端指、关节及膝、踝关节红肿,有灼热感,屈伸不利,上肢握力明显下降。查体:T:36.5℃,P:80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精神尚可,营养差,双手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双腕、踝、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肤色红,肤温高,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实验室检查:血沉52mm/h,类风湿因子45IU/ML,CRP增高。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痹阻经络,壅滞血脉,气血郁滞不通,故见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便。邪热壅滞经络,湿热壅阻于经络,流注骨节,故见关节红肿灼热,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 患者有关节肿痛,屈伸不利2年病史。
2. 双手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双腕、踝、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肤色红,肤温高。
3. 血沉52mm/h,类风湿因子45IU/ML,CRP增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
风湿热痹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减。
生石膏30g(先煎) 知母15g 黄柏10g 桂枝10g
羌活12g 木防己10g 秦艽10g 薏苡仁30
粳米30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三题
男,45岁,胃脘部疼痛10年,加重3天。
胃脘部疼痛10年,常因嗜酒,饮食不调发作或加重。曾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3天前又因嗜酒出现胃脘部隐痛,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遂来就诊。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20/85mmHg。神志清,精神可,体形偏瘦,心肺未见异常,剑突下有压痛,腹平软,肠鸣音存在,舌红少苔,脉细而小数。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3cm×0.8cm溃疡灶。B超:肝胆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嗜酒而致胃部疼痛。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则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乘,则口干咽燥;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燥;舌质红苔少,脉细小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胃脘部疼痛10年病史。
2.有胃脘部隐痛典型症状,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3.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压痛。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3cm×0.8cm溃疡灶。B超:肝胆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胃阴亏虚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0g 麦冬10g 当归10g 生地黄30g
枸杞子12g 芍药30g 甘草9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四题
男,60岁,咳嗽咳痰2年,加重1周。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查体:T:36.7℃,P:85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粗,舌苔白腻,脉滑。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5×109/L,中性73%。胸片:肺纹理增粗。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反复发作5年,连续咳嗽超过3个月,已5年。
2.双肺呼吸音粗。
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2×109/L,中性73%。
4.胸片:肺纹理增粗。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半夏10g 茯苓15g 甘草6g 白芥子10g
陈皮6g 苏子12g 莱菔子包煎10g
服法:三剂,水前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五题
女,40岁,反复头痛头胀1月。
患者平素常性情烦躁。近一个月来反复头痛头胀,时伴眩晕,遇劳加剧,自觉心烦易怒,夜眠不安,时兼胁痛,大便干结,遂来就诊。面红目赤,口苦而渴,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查体:T:36.2℃,P:80次/分,R:18次/分,BP:170/110mmHg。眼底检查:动脉硬化Ⅱ级。心脏听诊:A2>P2。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性疏泄,性喜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则头痛而眩;肝阳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胁痛,口苦面红,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偏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头痛头胀,时伴眩晕,遇劳则剧。
2.BP:170/110mmHg,心脏听诊A2>P2。
3.眼底检查:动脉硬化Ⅱ级。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头痛
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2级高血压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 钩藤15g 石决明20g 川牛膝15g
桑寄生15g 杜仲15g 栀子15g 黄芩12g
益母草20g 茯神15g 夜交藤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六题
男,40岁,恶寒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涕2天。
患者昨晚因外出受凉而突然出现恶寒、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涕。现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而无汗,肢体痠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遂来就诊。查体:T:38℃,P:86次/分,R:19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6次/分,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6×109/L,中性粒细胞72%。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风寒袭表,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风寒外束,卫阳被郁,则恶寒,无汗,咳痰稀薄色白;正邪相争则发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寒邪犯表,太阳经气不舒,故头痛,肢节痠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节痠重,鼻塞声重2天。
2.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3.实验室检查: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6×109/L,中性72%。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寒证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15g 防风12g 羌活9g 柴胡9g
前胡12g 川芎9g 枳壳9g 茯苓12g
桔梗6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七题
男,15岁,头晕时作2年,加重3天。
患者自幼偏食,经常性的饮食不调,2年来常觉头晕,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四肢倦怠,多梦,夜寐不安。近1周复习迎考而头晕加重,遂来诊。查体:T:37℃,P:70次/分,R:21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精神可,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周身皮肤无出血点,舌质淡红,脉细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2×1012/L,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比积40%,网织红细胞计数1.2%,血小板计数180×109/L。血清铁蛋白10ng/ml,血清铁7.20μmol/L。B超检查肝脾未见异常。心电图:无异常表现。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长期偏食,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头目失养,故而头晕眼花,倦怠无力;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不华;气血亏虚,血不养心,故心悸,夜寐梦扰;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故舌质淡红,脉细弱。
西医诊断依据:
1.自幼偏食,饮食不调,心慌气短2年。
2.查体:形体偏瘦,贫血貌,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皮肤无出血点。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比积降低。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降低。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
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2g 白术12g 甘草6g
当归12g 龙眼肉9g 酸枣仁9g 茯神9g
远志6g 木香9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八题
男,30岁,咳嗽、咯痰1周,加重3天。
患者于1周前因天气骤变,寒热失调而出现恶寒,鼻塞,咳嗽,咯少量白痰,自行服用感冒药、抗生素、止咳化痰药物,症状有所好转,恶寒,鼻塞症状消退,但时有咳嗽。3天前因劳累而咳嗽、咯痰加重,自服药物后无缓解而来诊。现症:咳嗽,咯痰,咳吐不爽,痰多色黄而稠,气粗息促,口干欲饮。查体:T:37.5℃ P:90次/分,R:22次/分,BP:l20/75mmHg。双肺呼吸音粗,余项查体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7×109/L,中性72.8%。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强。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气粗息促,痰黄稠量多,咯吐不爽;肺热内郁,则有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气促,痰多3天。
2.呼吸22次/分,双肺呼吸音增粗。
3.血常规:WBC 6.7×109/L,中性72.8%。
4.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强。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痰热郁肺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15g 黄芩10g 山栀10g 知母15g
贝母10g 瓜蒌15g 桔梗15g 茯苓15g
陈皮15g 麦冬15g 甘草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十九题
男,34岁,右胁胀痛3天,加重1天。
患者3天前因在路边小吃过食油腻后出现右胁胀痛,恶心口苦,今因疼痛加重而来诊。现症:右胁胀痛,恶心,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赤。查体:T:37℃,P:70次/分,R:19次/分,BP:130/80mmHg,腹部饱满,Murphy征阳性,余项检查未见常。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l3.1×109/L,中性80%。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过食油腻之品,脾失健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
1.右胁胀痛3天,有饮食不洁,进食油腻物史。
2.右胁胀痛,腹部饱满,Murphy征阳性。
3.血常规示:WBC l3.1×109/L,中性80%。
4.B超:胆囊增大,囊壁增厚。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
肝胆湿热
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车前子包煎15g
生地25g 当归20g 柴胡10g 甘草10g
泽泻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三十题
男,24岁,痢下赤白,腹痛10天。
患者10天前与朋友在路边进食肉制品,后即出现腹痛,痢下赤白。曾自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控制。目前,腹痛隐隐,喜温喜按,大便清稀,或为白冻,有时大便失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四肢不温,腰膝痠软,肛门坠胀,遂来就诊。查体:T:36.1℃,P:86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精神差,面色不泽,腹部平软,左下腹有轻度压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血常规:WBC 8.5×109/L,N 70%。大便镜检有少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痢疾日久,脾肾虚寒,寒湿壅塞肠腑,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发为本病;痢久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故下痢稀薄带有白冻;寒盛正虚,肠中失去温养,故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脾阳不振,胃气虚弱,故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食欲不振;脾虚及肾,肾阳亦虚,关门不固,因而可见腰膝痠软,滑脱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皆为虚寒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有饮食不洁史
2.腹痛,大便赤白清稀,或有白冻,肛门坠胀、左下腹压痛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5×109/L,N 70%。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红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痢疾
虚寒痢
西医诊断:慢性细菌性痢疾
治法:温补牌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加减。
党参9g 白术12g 干姜10g 诃子6g
粳米15g 肉桂6g 赤石脂9g 肉豆蔻6g
当归12g 白芍12g 木香9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三十一题
男,25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3天。
患者16天前出现发热,咽喉疼痛,经治疗体温正常。3天前突然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浓茶色小便,咽部疼痛不适。查体:T:36.9℃,P:80次/分,R:25次/分,BP:140/90mmHg。神志清,精神可,面部明显水肿,咽部红肿,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舌质色红,脉浮而滑数。尿蛋白(++),尿红细胞(+++)。双肾B超: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小便不利,全身浮肿;风邪兼热,则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西医诊断依据:
1.上呼吸道感染2周后出现水肿。
2.颜面、双下肢凹陷性水肿,BP l40/90mmHg。
3.尿蛋白(++)、尿红细胞(+++)、双肾B超: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 阳水
风水泛滥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麻黄9g 生石膏先煎24g 白术9g 甘草6g
白茅根30g 连翘15g 茯苓15g 泽泻15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三十二题
男,29岁,喘息,喉中哮鸣间作18年,复发5天。
患者于18年6前春季郊游时,突然出现喘息,喉中哮鸣等症状,此后常因劳累、感冒、季节转变而发作,病情缓解后无明显不适。3天前因气候变冷而突发喘息,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如塞,咳嗽,咳痰不爽,痰少而色白,形寒怕冷,口不渴,夜寐不安。查体:T:36.7℃,P:95次/分,R:25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晦暗而略青,气管居中,两肺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无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整,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紧。血常规:WBC 6.9×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40%,嗜酸性粒细胞7%。胸片平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心脏结构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寒痰伏肺,遇冷触发,痰升气阻而见喘息,喉中痰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故见胸闷如塞,咳嗽痰少色白,咳吐不爽;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暗而略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外寒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而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此为寒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反复发作喘息病史,有诱发因素。
2.喘息,喉中痰鸣有声,双肺满布哮鸣音,尤以呼气时明显。
3.无其他心肺疾患。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9×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40%,嗜酸性粒细胞7%。胸片平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心脏结构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哮证 发作期
寒哮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10g 炙麻黄9g 干姜6g 细辛3g
半夏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五味子10g
炙甘草6g 苏子10g 杏仁10g 葶苈子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三十三题
女,27岁,咳嗽伴头痛3天,加重1天。
患者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头痛,鼻塞,恶风,身热,。自服感冒药症状无改善,于今日咳嗽明显加重,遂来就诊。现咳嗽频剧,咯痰黄稠,鼻塞,流黄浊涕,喉燥,咽痛,头痛,身热。查体:T:38.4℃,P:70次/分,R:19次/分,BP:115/60mmHg,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胸透: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肺热伤津,故喉燥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黄稠,鼻流黄涕;风热犯表,故恶风身热;头痛,鼻塞;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受凉病史,出现咳嗽,咯痰黄稠等症状。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
3.胸透: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9g 菊花12g 薄荷后下9g 连翘12g
桔梗9g 杏仁9g 芦根9g 贝母12g
黄芩12g 射干9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三十四题
男,60岁,心悸1个月。
患者平素善惊易恐,1月前因突受惊吓而引发心悸,惊惕不安,虽经家人宽慰,仍时感心悸。当地医院予以安定口服,心悸未见明显改善,伴多虑,饮食不佳,尤易惊易恐,恶闻声响,坐卧不安,多梦,少寐而易醒,遂来就诊。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心率9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舌质淡,薄白苔,脉代而虚弦。心电图:室性早搏。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惊则气乱,气乱则心神不能自主,故发为心悸;心不藏神则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而易醒;多思虑则伤脾,故饮食不佳,多梦;脉代而虚弦,为心神不安,气血逆乱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心悸1个月。
2.体格检查:心率9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
3.心电图示室性早搏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
心虚胆怯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味。
龙齿先煎15g 茯神15g 人参3g 远志10g
石菖蒲12g 茯苓12g 琥珀粉冲服2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宝鸡渭滨区执业药师培训宝鸡金台区执业医师培训宝鸡陈仓区执业药师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