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
先给大家看一个案例!
BBC公司是从事机电产品制造和兼营家电销售的国有中型企业,资产总额4000万元,其中,应收帐款1020万元,占总资产额的25.5%,占流动资产的**。近年来企业应收帐款居高不下,营运指数连连下滑,已到了现金枯竭,举步维艰,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地步。造成上述状况除了商业竞争的日愈加剧外,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是主要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2004年3月对BBC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根据获取的不同审计证据将该公司的应收帐款作了如下分类:
被骗损失尚未作帐务处理的应收帐款60万元;
帐龄长且原销售经办人员已调离,其工作未交接,债权催收难以落实,可收回金额无法判定的应收帐款300万元;帐龄较长回收有一定难度的应收帐款440万元;
未发现重大异常,但期后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的应收帐款220万元。
针对上述各类应收帐款内控存在的重大缺陷,会计师事务所向BBC公司管理当局出具了管理建议书,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促进管理当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改善经营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以及资金被客户长期无偿占用,同时也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分析
1、企业未制定详细的信用*策,并根据调查核实的客户情况,明确规定具体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并经授权审批后执行赊销。而是盲目放宽赊销范围,在源头上造成大量的坏帐损失。
如:1999年末四川李老板前来BBC公司购买20万元电视机,并一次支付现金结算货款,2000年春节前夕李老板再次携现金20万元要求购买80万元的电视机并承诺60万元货款在春节后一个月内结清,同时留下其公司营业执照和其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联系方式。
BBC公司销售部门及有关人员在未进一步调查核实李老板真实身份及其资信状况也未经公司领导批准的情况下,仅凭李老板提供的复印件以及携带的大量现金就断定遇到了财神爷,怕失去此次乃至今后财源滚滚而来的机会,积极组织货源向李老板供货。谁知此后李老板人间蒸发毫无音讯。待之后公安机关侦破此案时,货款已被李老板挥霍一空,60万元血本无归。
2、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帐款管理目标,片面追求利润较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忽视了企业财富较大化的正确目标,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企业领导以及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考核时过于强调利润指标,而没有设置应收帐款回收率这样的指标,一旦发生坏帐则已实现的利润就会落空。
由于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为了扩大销量,完成利润考核指标,企业一味奖励销售人员“找路子”促销产品,而对货款能否及时收回无所顾忌,一时间应收帐款一路攀升,甚至出现个别销售人员在未与客户订立合同的情况下,“主动”送货上门,加大了坏帐风险,同时大量资金被客户白白占用。
3、企业没有明确规定应收帐款管理的责任部门,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合同、发运凭*等原始凭*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对应收账款损失或长期难以收回的无法追究责任。
公司财务每年年度过帐时抄陈帐、抄死帐,尤其是当销售人员调离公司后,其经手的应收帐款更是无人问津或相互推诿,即使指派专人去要帐,也经常因为缺失重要的原始凭*,导致要帐无据而无功而返。由于上述原因企业对造成发生坏帐损失以及资金长期难以回笼的责任人无法追究其责任。
4、对应收帐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企业没有明确规定财务部门对应收帐款的结算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没有制定应收帐款结算监督的管理办法,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造成对客户的信息资料失真或失灵。
此外,财务部门未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帐目,无法及时发现出现的异常情况,尤其是无法防止或发现货款被销售人员侵占或挪用的风险。
完善内部制度
企业应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对应收帐款管理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制定企业切实可行的销售*策和信用制度管理*策,对符合赊销条件的客户,方可按照内控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赊销业务。
2、加强对销售队伍的管理,包括建立对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销售与收款的责任连接与考核奖惩制度、销售人员定期轮岗及经手客户债务交接制度等。
3、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企业应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和财务状况,对长期、大宗业务的客户应建立包括信用额度使用情况在内的客户资料,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4、加强对应收帐款的财务监督管理,建立应收帐款帐龄分析制度和逾期督促催收制度,定期以函证方式核对往来款项,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反馈给销售部门并报告决策机构。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合肥庐阳区中级会计职称培训合肥庐阳区财会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