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健康管理师考试章节易考知识点汇总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级健康管理师考试章节易考知识点汇总: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获取病情资料,进而以
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辨别和综合,明确病证
二、四诊
中医诊断手段,可概括为“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1)望诊:即观察神、色、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其中以望面部和望舌为重点。望面色一般为:面色白主虚、寒,赤主热,黄主脾虚、湿困,青主瘀、寒、痛,黑主肾虚、寒、水、瘀。
望舌即中医的舌诊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中医认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正常。舌质淡白主寒、虚,红绛主热,青紫主寒凝血瘀;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等等。
(2)闻诊:包括耳闻和鼻嗅。
(3)问诊:是获耿病情资料的主要途径。其内容常概括为“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
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4)切诊:现在分为脉诊和按诊,但古代中医中主要是指切脉。切脉的部位,一般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即现代解剖中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每侧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两手合而为六部脉,不同部位,对应不同脏腑,称为“三部九候”。中医脉象名目繁多,除“平脉”,即正常脉象外,对病脉现常归纳为“28脉”,即:浮、沉.迟、数、洪、细、微、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紧、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着眼于“证”的区别上。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塞、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后,中医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涼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治疗。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对同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如水肿病,存在着虚、实不同的病理变化,病位有在肺、在脾、在肾的差异,因而就会有不同证候类型的水肿,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如泄泻、水肿、哮喘等不同的疾病可出现肾阳虚的共同病理本质,因而都可采用温补肾阳之法治之。
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
四、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
1.中药中医较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采用中药。中药品种,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1892种,后来,赵学敏《本草纲纲目拎遗》又增加了716种之多,各地又有民间应用药草出现,估计现有的中药有3000种左右。这些中药来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而以植物占大多数。
中医对于药理的研究,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区别药物的性能,分为气和味两大类。药性的气分为四种,即即寒、热、温、凉。四种之外,还有平气。所谓平气,实际上仍然偏温或偏凉,*性质比较和平不太显著而已,故一般称为四气。味分五味,即酸、苦、甘、辛、成。用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称作方剂。方剂的组成,分君、巨、佐、使四项。其剂型常用的有丸、散、膏、丹、酒、汤等几类。
2.针灸 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取穴原则,刺入患者体内,运用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热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
来治病。临床上,针灸治疗是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虚实中哪一类型,然后按照经络理论,配穴处方,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推拿按摩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推拿医生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
4.拔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开泄腠理、扶正祛邪。拔罐常用于治疗腰背部肌肉疼痛,也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常用的罐有竹筒火罐、陶瓷火罐、玻璃拔、火罐、角制罐、紫铜罐等。
5.气功 气功是一种以调整呼吸、身体活动和意识为手段的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弓派以动功为主,特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结合。
6.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食物本身具有“养”和“疗”两方面的作用,自古以来,食疗在中医养生和治病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杭州拱墅区健康管理师培训杭州拱墅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