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常见问题

日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授班哪里有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范围通用。*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证,且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取得正式编制。

【发展前景】

教师这个职业*遇稳定,福利有*,一年两次假期,社会家庭教育支出比例越来越高,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工作几乎毫不逊色于公务员岗位,而相比起公务员激烈的竞争以及少之又少的名额来说,教师职业无疑门*要低上好多。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上岗的必需条件。


【教学优势】

1、专业教育

业内教育,系统讲解大纲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紧跟*题方向透彻解析教材!

2、在线模考

海量全真模拟*题全面,覆盖各类考点记录。每次模考过程并汇总错题供反复演练。

3、免费下载视频

教育课程、配套课程讲义免费下载。

4、考试*

科学教学规划采用多班次的渐进式教学体系,让学习层层递进,稳步锁分!

5、高清课程在线听

支持移动设备在线或离线学习,清晰展示同步板书,课件可下载,学习更灵活!

中学教师资格证学习内容



教师制度是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导致我国对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务院、教育部下发相关文件,2009年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育的发展,必将带动*教师人员的缺乏,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选择教师职业,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精神的慰藉,我们同样也能得到公务员一样的物质的享受。

【课程大纲】

综合素质:教育观,教师观,*策法规,职业道德,基本教学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基础,学员指导,中学德育,班级管理,教学统计,中学生学习心理,

知识学科:学科基础知识,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知识与运用


知识延伸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我们常常戏言皮亚杰有点“皮”,无处不在,他的理论涉及到教育学身心发展动因理论、德育以及心理学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梳理一下。


一、教育学


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身心发展动因理论)


主要主张: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认知模式


主要主张: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较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


二、心理学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建构主义发展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婴儿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关于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低级的行为图式;


(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2-7岁)


(1)“万物有灵论”也叫“泛灵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思维运算*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较重要特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三)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成四个阶段:_


*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的规则及对放心的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日照健康管理师培训日照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