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998-6158

点击此处免费预约试听课程»

常见问题
学习资讯
学习资讯

教师招聘考试身心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身心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健康素养和教师健康素养

佟丽、胡俊峰和侯培森在《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一文中对健康素养这个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一次的回顾。文章指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一词,较早出现于1974年一篇标题为健康教育和社会*策(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的论文中。在西方,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健康素养这个名词陆续引入研究中。其后的10多年中,越来越多的医学及健康教育机构把目光集中到了对健康素养研究上,其中包括医院、保健诊所、医药公司、医疗保险公司等,还有一些专业协会学会例如美国癌症学会、美国糖尿病协会、心脏学会、艾滋病健康教育机构等。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The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将健康素养定为“个体具有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的能力,并能运用信息和服务来促进个体的健康”。肖?和陶茂萱在《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指出,美国医学会(AMA)把健康素养定义为“在医疗环境下执行基本的阅读和计数等相互影响的一系列能力”。美国*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提出的健康素养概念更为广泛,将健康定义为“个体获取,理解并采纳作出正确的健康相关决定所需要的基本卫生信息及服务的能力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TO)则将健康素养定义为“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这个定义更为广泛,健康素养被视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结果,高健康素养意味着个体具有理性的思考分析,并通过做出健康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等*认知技能和沟通提问等社会技能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健康水平。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健康素养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两个部分。

教师健康素养一词也是人云亦云。弗雷德(Fred)认为,教师健康素养不仅指教师获取、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而且指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提生学习健康的理念和技能的水平。国内学者江洁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四大维度。我国在2008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中将健康素养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大类。李彬在《教师健康素养的内涵与价值》一文中则认为,教师作为一般公民,首先需要具备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基本素养。同时从教书育人的职业性质考虑,教师还*具备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能力。教师健康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基本健康素养和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同时,依据“知信行”理论(“知”,即知识和学习,“知”是基础;“信”,即信念和态度,“信”是动力;“行”,包促进健康的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行”是目标),健康素养的内涵包括三大维度: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二)健康素质与教师健康素质

素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词语,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学科对其进行界定,如语义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公认的解释。但是,人们对人的素质的基本涵义的一般认识概括起来有3点较趋向一致:一是素质是有机体(人)特有的;二是素质是人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的特性(或品质);三是素质形成的基本条件既包括先天生理基础又离不开后天环境(含教育)的影响。

关于健康素质这个概念,学者们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佟丽、胡俊峰、侯培森在《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一文中将健康素质定义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及自身实践的影响,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赵山明在《公民健康素质研究》一书中提出“狭义的健康素质就应当是指良好的稳定的身体功能状态。”即健康素质就是身体功能状态。杨国安则将健康素质定义为“健康素质是一个*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即健康素质就是健康状况。董新光、戴俭慧和柏扣兰在对上述学者的看法进行吸收和借鉴后,提出将健康素质定义为“是人在躯体、心理、社会方面的素质,即表现在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本来具有或后天形成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或特征”。

根据健康素质的定义可将教师健康素质定义为教师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以及自身实践的影响,形成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的状态或品质。

(三)教师的健康素养与教师的健康素质的关系

从教师健康素养与教师健康素质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师的健康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康素养,而教师健康素养与教师健康素质有很多相同的影响因素,如二者均易受外界环境、种族、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教师的健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健康素养的培养。

教师健康素质与教师健康素养也存在着不同,教师健康素养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对健康信息的读写能力,以及利用信息作出有利于健康选择的能力。其中读写能力是基础,是基于教师素养的高低而变化的。而教师健康素质涵盖的范围更广,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健康的理解。健康素质中体现了先天生理基础对个体的作用,外界环境和教育对教师健康状态的作用,以及读写、选择健康行为,较终作用于教师产生的结果,是个体某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教师健康素质的标准

根据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教师健康素质主要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来界定。

(一)教师身体素质及身体健康

由朱金香等人所编于1999年出版的《教师职业伦理学》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身体素质是指教师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技能和能力。由于教师特定的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身体健康应该是耳目敏锐,声音宏亮、耐受力强和反应敏捷。郭立涛和隗合强在《高校教师身体素质现状调查》一文则从教师身高、体重和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的身体素质。此外,通过书目和期刊文献的查询,研究者很少有对教师身体素质关注。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对教师身体素质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二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应具备这个职业所特有的身体素质,如声音,反应能力等。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索质的反映和评价指标,目前还没有为人们所公认的标准或指标。黄蓉生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中则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表现为认知正常、情绪健康、人格健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俞国良提出如下标准:一是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师工作;二是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四是具有教育独创性;五是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朱仁宝在《现代教师素质论》一书中对中外学者关于心理心理素质的定义进行了罗列,较终分析出心理健康强调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稳定的情绪、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能力、完整的人格以及合作精神等。同时将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界定为正常的的智力、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稳定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健全的意志、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要求。孙铭钟依据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是热爱教师职业、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认识自我、坚韧与自制、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好学与创新。陈静在《教师道德建设》中则将教师心理素质界定为热爱教师事业、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健全的教育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学校联系方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长治健康管理师培训长治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