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统计师《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 )的集合。
A.不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B.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C.随意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D.有选择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2.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3.某管理局对其所属的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其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差异的分组是( )。
A.89-89%,90-99%,100-109%,110%以上
B.80%以下,80-100%,100%以上
C.80%以下,80-90%,90-100%,100%-110%,110%以上
D.85%以下,85-95%,95-105%,105%以上
4.某厂生产某种产品计划比上年增长5%,实际比上年增长7%,计算该厂生产计划完成程度的正确算式为( )。
A.5%/7% B.7%/5%
C.105%/107% D.107%/105%
5.某企业甲、乙两车间2005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500元和1600元,2006年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未变,而甲车间人数增长15%,乙车间人数增长8%,则2006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2005年( )。
A.提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6.某高校2000年至2006年按年排列的年末在校学生数的时间数列是( )。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平均数时间数列
C.绝对数时期时间数列 D.绝对数时点时间数列
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 )。
A.期初水平 B.期末水平
C.中间各项发展水平 D.基期水平
9.移动平均法是通过计算逐项移动的序时平均数,来形成派生数列,从而达到( )对数列的影响。
A.消除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 B.消除非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
C.消除绝对数变动 D.消除计算误差
A.112.5% B.116.7%
C.117.9% D.122.2%11.指数因素分析中,选择对象指标和因素指标的要求是( )。
A.必须都是总量指标 B.必须都是相对指标
C.各因素指标乘积必须等于对象指标 D.各因素指标之和必须等于对象指标
12.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选择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抽样单位数需要增加到原单位数的( )。
A.2倍 B.3倍
C.4倍 D.1倍
13.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某企业工人生产定额平均完成105%,抽样平均误差为1%,概率为0.9545(t=2)时,可以确定该企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 )。
A.大于107% B.在104%和106%之间
C.在103%和107%之间 D.小于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