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课程指导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为全*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
【适合人群】
1、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
2、记忆能力差,自学时间少的考生
3、报考小学阶段教师证学历需要达到本科以上。
【考试科目】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学阶段考)
【课程模块】
模块精讲
全面讲解知识和易考点;并配以历年题目进行全面讲解,达到强化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从而夯实学习基础。
考前点题
根据不同阶段考情特点,强化高频考点和重难点(结合全真模拟练习,题目解析);*测考试热点。
【课程资料】
笔试报考费
考试所需教材
编写的重点笔记
海量的网上题库
核心考点速记、点题资料
【课程bao障】
1、直播课程可在授课过程中与老师互动,不受教学地点的束缚,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
2、24小时学员问题直接对接授课老师
3、学习进度及时提醒及督促
4、专职教务老师全程跟踪教学
【教学目标】
基础精讲
全面讲解知识和易考点;并配以历年题目进行全面讲解,达到强化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从而夯实学习基础。
习题考试
针对考试模块知识点分章节、分题型进行全真模拟练习,全面巩固强化,提高解题技巧。
高频考点
分模块进行知识点串讲,高频考点、重难点、易错点各个突破,从而巩固学习基础。
考前点题
根据不同阶段考情特点,强化高频考点和重难点(结合全真模拟练习,题目解析);*测考试热点。
知识延伸
1.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期待):①含义、地位:
A、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
B、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
C、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D、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
②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奥苏泊尔
A、认知内驱力:求知为目标
B、自我提高内驱力:成就、地位、威望为目标
C、附属内驱力:长辈赞许、同辈接纳为目标
(2)诱因: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表扬、奖励等。
①积极诱因②消极诱因
4.学习动机的种类:
(1)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①高尚的动机②低级的动机;
(2)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①近景的直接性动机②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①内部学习动机②外部学习动机;
(4)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①一般动机②具体动机。
5.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条件。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
②学习者个性学习任务难度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不同;
③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双向的。
6.强化理论。(1)提出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2)观点:①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
②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③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主动性,具有较大局限性。
7.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①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
②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8.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分两类:①力求成功动机②避免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
①求成功者,给新颖的有难度任务,安排竞争情境,严格评定分数;
②而对避免失败者,安排少竞争或不强情境,及时表扬,评价稍放宽,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
9.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①三维度: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B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C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②六因素: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
D、运气(机遇)好坏;E、身心状态;F、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①不同的归因可引发行为的不同表现;
②归因是主观的,可在合适的干预下被改变。
(4)评价:
①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测个体在某种环境下产生的学习行为
③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和记过推断个体心理特征。
10.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
①自我效能感:对自己是否能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②强化:——行为结果因素。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③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11.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的关键:改变成败体验、改善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基础的欠缺。
1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南京六合区健康管理师培训南京六合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