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全*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考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
【适合人群】
1、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
2、记忆能力差,自学时间少的考生
3、报考中学阶段教师证学历需要达到本科以上。
【考试科目】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学阶段考)
【课程模块】
模块精讲
全面讲解知识和易考点;并配以历年题目进行全面讲解,达到强化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从而夯实学习基础。
考前点题
根据不同阶段考情特点,强化高频考点和重难点(结合全真模拟练习,题目解析);*测考试热点。
【课程资料】
笔试报考费
考试所需教材
编写的重点笔记
海量的网上题库
核心考点速记、点题资料
【课程bao障】
1、直播课程可在授课过程中与老师互动,不受教学地点的束缚,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
2、24小时学员问题直接对接授课老师
3、学习进度及时提醒及督促
4、专职教务老师全程跟踪教学
【考试流程】
(1)抽题。考点工作人员登录面试测评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工作人员打印试题清单。
(2)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4)试讲或演示。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5)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6)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知识延伸
教学原则在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考察的方式比较多样,首先单选题通常以概念反选、例子反选或古文反选的形式进行考察;其次简答题主要是考察某一原则的贯彻要求;材料分析题常见的考察角度主要是给出一段材料,需要我们从中找出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或是直接考察具体的实施要求是什么。那么接下来就针对教学原则的相关内容行知识点的梳理。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简言之, 就是要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原则常以例子性单选题进行考察。例如,历史课上,历史老师结合相关历史事实,向同学们介绍了岳飞这一历史伟人,并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里历史老师结合历史事实进行讲解,体现了科学性;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思想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简言之,就是通过与实际相联系,终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使用。这一原则长以例子性的单选题或名言素颜的方式进行考察。例如,数学老师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什么分数,以分馒头为例向学生讲解分数的应用。这一原则还有很多俗语,例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等均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大致的形象。包括三种形式: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就是展示相关的实物、标本、实验、参观等。例如,美术老师为了学生能更生动的画出杨桃,而带了一个杨桃到课堂上让同学们进行观察。模象直观指的是模拟的事物,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这一原则常以例子性的单选题记性考察。例如,美术老师为了学生能更生动的画出杨桃,而给学生们看了一些关于杨桃的照片。语言直观主要指老师上课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例如,美术老师为了学生能更生动的画出杨桃,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描绘了杨桃的大致形象。
四、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简言之,就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的寻找答案。这一原则常常考察名言俗语。例如,《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都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一原则比较喜欢考察定义性单选题以及名言俗语性的单选题。例如,《学记》中“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孟子提出的“盈科而后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六、巩固性教学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常常考察名言俗语。例如,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
七、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这一原则常常考察名言俗语。例如,“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维果斯基提出的“近发展区”等。
八、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发展。这一原则常常考察名言俗语。例如,朱熹所提到的“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论语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等。
【练习题】
1. 生物老师上课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雪,在空中向下撒撕碎的白色纸片,用白色的纸代替雪,这就利用了(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标本直观
1.【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指的是模拟的事物,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在空中向下撒撕碎的白色纸片,是属于制作了雪的模型,因此应为模像直观。
2.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教学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答案】C。解析:孔子这句话是在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说明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量力而行。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济南天桥区健康管理师培训济南天桥区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