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对象】
已参加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能够让学员提高教学能力,例如:活动设计能力,提升试讲能力,灵活应对答辩等考试环节。
【学习内容】
面授课程安排两天
1、试讲、答辩环节中如何能够得,活动设计和结构化问答环节的灵活应对。
2、针对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讲授
3、模拟真实考场,提高实战经验
【考试科目】
(1)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和美术共8个科目。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共15个科目。
(4)中学教师资格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通用技术共14个科目。
【考试流程】
(1)抽题。考点工作人员登录面试测评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工作人员打印试题清单。
(2)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4)试讲或演示。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5)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6)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课程特色】
1、面授培训实操性更强
2、教案编写现场点评
3、模拟真实考场,提高实战经验
知识延伸
学生观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可能考知识点。通常是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方式来考察,所以需要掌握学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会分析材料中体现的知识点,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首先,需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是学生观的核心,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所以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掌握5个规律,顺序性强调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顺序,教学启示是循序渐进;阶段性强调的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任务、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教学启示是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教学启示是抓关键期;互补性强调生生互补和生心互补,教学启示是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强调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学启示是因材施教。5个规律的定义需要重点把握,主要以单选题形式备考。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是材料分析题当中经常涉及的理论,在材料中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现在不好,不代表未来一定是不好的,要肯定学生的进步。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也是材料分析题中经常涉及的理论,要看到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犯了错误之后,他才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2.学生是特有的人
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要把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也就是思想、情感、行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有性。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内各有所长、有所成就的人。
学生的特有性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都是无二的,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是材料分析题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伤害学生的心灵。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看做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也是材料分析题中涉及的重要知识。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一条强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差异,不能把老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材料分析题的重点,需重点把握。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第二条强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学生得自己去思考,总结,得出有关知识,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知识,这是材料分析题中的重点。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例1.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种观点体现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C.学生是特有的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D.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答案】C。解析:特有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特有性和培养具有特有个性的人,应成为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特有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例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揭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学生的( )。
A.特有性 B.自主性 C.发展性 D.主体性
2.【答案】A。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外貌各不相同一样,这句话提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有性,因材施教。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福州仓山区健康管理师培训福州仓山区教师资格证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