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过渡时期,注重知识的衔接及拓展。
重点掌握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五部分;
加强更为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的理解记忆;
强化逻辑运算,把握函数以及图形变化规律;
辅导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测评出较需要辅导内容,安排适合学生自身的辅导方式;
辅导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答题能力从而达到成绩提升的目的。
辅导费用: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钟拨打上面400课程电话咨询。
培养解题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透彻掌握,灵活运用。
授课周期
课程时间灵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上课时间。周期可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轻重缓急、教师的建议等其他因素,进行安排调整,力求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成绩的提升。
京翰教育其他科目知识延伸:
高中历史知识分享:从历史材料中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
学生在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
●浅尝辄止,一叶障目。
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2003年全*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图片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目前,全*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示的材料往往为一组,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分析每则材料,而无法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2003年全*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要求“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6幅图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这一试题对材料的整体思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每则材料既有一个标题,又有一个说明,如第5则材料是“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宴会上”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文字是“跨越太平洋的碰杯”。该题的注意事项第2条明确提出“应突出一个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因此,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应该对题示所有的6则材料的主题进行提炼,要从整体上考虑所有6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
●只见表面,不见实质。
2002年全*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要求从“秦砖汉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题干中作了如下提示:“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这段提示提醒考生,不仅应注意表面现象(即显性信息),如“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即隐性信息),如“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遗憾的是学生却无法从秦砖汉瓦所显示出的文字看出**文字的变化(由小篆向隶书的变化),无法从秦砖汉瓦中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的进步。
●只见主体,不及其余。
在目前的全*高考历史试题信息源中,既有文字又有图表和图片;既有材料正文还有一些辅助信息,如材料来源、材料提示语、图片和表格标题。在答题时,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材料正文而忽视其他信息源。如2003年全*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该题在题干中“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的字样对图片作了重要补充,它透露出以下信息:时间属唐代;主要对象是妇女,原素材唐三彩是彩陶且为陶俑(俑是古代的一种殉葬品,往往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许多学生忽视了唐三彩为彩陶这一重要信息,没能得出当时的“陶瓷工艺具有较高水平”这样的结论。
合肥高一数学一对一辅导哪里好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合肥瑶海区艺考文化课辅导班合肥庐阳区艺考文化课补习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