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电视妆的(本质)绪论
电视化妆就是使人物在电视镜头这一非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生活状态。电视化妆是种错觉,不是医生整形,是利用颜色深浅的转折来塑造人的面部立体感骨骼感。
第二章 脸部结构的对立统一规律
1 面部肌肉的纹理走向
2 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
3 脸型的区别
第三章 底妆的决定性
一节 底妆的作用及重要性
1保护皮肤
2 调整肤色
3 紧致皮肤
4 改变质感
5 遮盖瑕疵
第二节 底妆的立体法解析
1 不同肤色的认识/分类
1 粉底的不同形态
5 基本底的匹配
4 阴影效果
5 突显轮廓
6 遮瑕: 细纹、斑点 大面积疤痕,痘痘,红血丝等
7 定妆:轻定妆 散粉刷定妆 强定妆
第四章: 局部的矛盾分析法
眉型:向心眉、离心眉、上扬眉、下耷眉、粗乱眉、细淡眉
眼型:上扬眼(吊眼)、下耷眼、细长眼、单眼脸、圆眼睛、眼间距过窄、眼间距过宽(美目贴及眼线对眼型的调整)
鼻型:塌鼻梁、鼻子过长、鼻子过短、鹰沟鼻、尖形鼻、蒜形鼻
唇型:嘴唇过厚/过薄、嘴角下垂、平直唇、唇形过大/过小
额:扁平额、中部凸起的额、宽额、窄额。
第五章 零瑕疵眼轮匝肌
解决眼袋浮肿、黑眼圈(血管黑眼圈 色素黑眼圈 结构型黑眼圈)
第六章 化妆要素与其他客体的相互转化
简述:化妆色彩依赖于灯光的色彩,电视/舞台化妆在特殊的光照下擎现效果,而光色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化妆和色调深浅浓淡的处理,化妆色彩会受到灯光的制约,并随灯光的光位、光色、光强、光比等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人物的五官在强光下被冲淡,此时化妆师便运用化妆的手段强调人物的立体感!
1 光源的种类:日光、灯光
2 普通灯光、日光灯、彩色灯光下妆面色调的变化
3 灯光在化妆中的决定作用:正面光、侧面光、斜射光、逆光、顶光
第七章 镜头是化妆的主观映像
简述:随着高清数字技术(宽高比、清晰度、色域及亮度等方面)的发展,对化妆造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物化妆造型带来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化妆产品、化妆速度、灯光造型等方面的改变上。
景别:高清摄像机“面面俱到”: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第八章 化妆师的能动反应
1 放松心态
2 迅速找到化妆重点
3 增强轮廓结构
4 整体化妆造型调整
第九章 化妆师与其他主体的同一性
简述:舞台表演、剧组形成是由导演、制片、编剧、美化、服装、灯光、录音、音乐等各部门协调工作完成的。导演是整个节目的中心,导演对化妆的不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演出风格,不同的人物形象又会造成不同的演出效果。因此,化妆师与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的良好沟通是更准确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前提。
第十章 镜头(主观映像)对技术的两次飞跃
1 底妆是否精致(粗糙)、轮廓的立体感过渡是否自然
2 两眼是否有神及对称
3 眉毛高低
4 脱妆、出油、补妆
5 不同镜头角度呈现的化妆造型效果如何
第十一章 造型与服装的唯物辩证法
简述:化妆人物形象不但要明确人物身份、年龄、职业等特征,还要符合特定环境的动作与风格等。服装是时代的镜子,不同的年代会出现不同的主题。
1 准确塑造人物形象
2 个性特征与节目风格一致
3 化妆造型在不同服饰中的作用与统一
第十二章 化妆造型与哲学思想的结合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改变表相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而是从内在里改革。
第十三章 表现主义、意识流等作品的创法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体现内心的情感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
表现主义的大特点,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
意识流也称“内心独白”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为主要方法。
第十四章 电视艺术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电视艺术是一门集导演、舞台、灯光、音响、服装化装、编辑、摄像等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门类。
一节 电视艺术基本特性
1 即时传真。
2 综合性。
3 大众性。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范围
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以及电视纪实艺术。
第三节 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
画面语言
有声语言
造型语言
第十五章 沟通的价值(心灵感悟)
与不同类型的客户沟通,把握沟通的重点,使用正确的沟通语言,同时具备倾听的艺术。
1 满足彼此交流的需要;
2 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3 达成共识、更多的合作;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北京朝阳区美容化妆培训北京丰台区美甲培训 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